📢 #Gate广场征文活动第二期# 正式启动!
分享你对 $ERA 项目的独特观点,推广ERA上线活动, 700 $ERA 等你来赢!
💰 奖励:
一等奖(1名): 100枚 $ERA
二等奖(5名): 每人 60 枚 $ERA
三等奖(10名): 每人 30 枚 $ERA
👉 参与方式:
1.在 Gate广场发布你对 ERA 项目的独到见解贴文
2.在贴文中添加标签: #Gate广场征文活动第二期# ,贴文字数不低于300字
3.将你的文章或观点同步到X,加上标签:Gate Square 和 ERA
4.征文内容涵盖但不限于以下创作方向:
ERA 项目亮点:作为区块链基础设施公司,ERA 拥有哪些核心优势?
ERA 代币经济模型:如何保障代币的长期价值及生态可持续发展?
参与并推广 Gate x Caldera (ERA) 生态周活动。点击查看活动详情: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169。
欢迎围绕上述主题,或从其他独特视角提出您的见解与建议。
⚠️ 活动要求:
原创内容,至少 300 字, 重复或抄袭内容将被淘汰。
不得使用 #Gate广场征文活动第二期# 和 #ERA# 以外的任何标签。
每篇文章必须获得 至少3个互动,否则无法获得奖励
鼓励图文并茂、深度分析,观点独到。
⏰ 活动时间:2025年7月20日 17
深度解析三类加密生息资产:链上确定性与风险评估
在动荡时期寻找链上确定性:三类加密生息资产解析
随着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投资者正在寻找能够穿越波动、具备结构性支撑的资产。加密生息资产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工具,正逐渐引起市场关注。这些资产承诺固定或浮动收益,成为投资者在动荡市况中寻找稳健回报的选择。
然而,在加密世界中,"利息"的概念与传统金融有所不同。它不仅反映资本的时间价值,还涉及协议设计和市场预期。高收益可能来自真实的资产收入,也可能掩盖着复杂的激励机制。因此,投资者需要深入了解底层机制,而不仅仅是关注表面的利率数字。
自2022年美联储开启加息周期以来,"链上利率"概念逐步进入大众视野。面对现实世界4-5%的无风险利率,加密投资者开始重新审视链上资产的收益来源与风险结构。加密生息资产试图在链上构建能与宏观利率环境竞争的金融产品。
当前去中心化应用(DApp)的生息资产大致可分为三类:外生性收益、内生性收益以及真实世界资产(RWA)挂钩。
外生性收益:补贴驱动的利息幻觉
外生性收益的兴起反映了DeFi早期发展逻辑。在缺乏成熟用户需求和真实现金流的情况下,市场用"激励幻觉"来吸引用户。许多项目推出巨额代币激励,试图以"投放收益"的方式获取用户注意力和锁仓资产。
然而,这类补贴本质上更像是短期操作,而非可持续的收益模式。它一度成为新协议冷启动的标配,但其结构近似"庞氏骗局":依赖新资金流入或代币通胀来维持高收益。
历史经验表明,一旦外部激励减弱,大量补贴代币可能被抛售,损害用户信心,导致总锁仓价值(TVL)与代币价格呈现螺旋下降。数据显示,2022年DeFi热潮褪去后,约30%的DeFi项目市值跌幅超90%,多与过高补贴有关。
投资者若要从中寻找"稳定现金流",需要警惕收益背后是否存在真实的价值创造机制。用未来的通胀承诺今日的收益,终究不是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内生性收益:使用价值的再分配
内生性收益指协议通过"做实事"赚取的收入并分配给用户。这类收益不依赖发币拉人或外部补贴,而是源于真实的业务活动,如借贷利息、交易手续费,甚至违约清算中的罚金。这些收入类似传统金融中的"分红",也被称为"类股息"的加密现金流。
内生性收益的最大特点是闭环性和可持续性。只要协议运作正常、有用户使用,就能持续产生收入,不需要依赖市场热钱或通胀激励维持运行。
内生性收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借贷利差型:类似传统银行的存贷模式,如Aave、Compound等借贷协议。收益来源透明,但与市场情绪密切相关。
手续费返还型:类似公司股东分红,如某DEX将部分交易手续费分配给流动性提供者。收益与协议业务量直接挂钩。
协议服务型:最具创新性,如EigenLayer通过"再质押"机制为其他系统提供安全性支持并获得回报。这类收益体现了链上基础设施的市场价值。
链上的现实利率:RWA与计息稳定币的兴起
市场上越来越多资本开始追求更稳定、可预测的回报机制:将链上资产锚定现实世界利率。这种做法将链上稳定币或加密资产对接至链下低风险金融工具,如短期国债、货币市场基金或机构信贷,从而在保持加密资产灵活性的同时,获取传统金融世界的确定性利率。
同时,计息稳定币作为RWA的衍生形态也开始受到关注。与传统稳定币不同,这类资产将链下收益嵌入代币本身,每日计息,收益来源主要为短期国债。它们试图重塑"数字美元"的使用逻辑,使其更像链上的"利息账户"。
RWA+PayFi也是未来值得关注的场景,它将稳定的收益资产直接嵌入支付工具中,打破"资产"和"流动性"之间的二元划分。这不仅提升了加密货币在实际交易中的吸引力,还为稳定币开辟了新的使用场景。
寻找可持续生息资产的三个指标
收益来源是否"内生"可持续?真正有竞争力的生息资产,收益应该来自协议自身的业务。
结构是否透明?链上的信任来自公开透明。资金流向是否清晰?利息分配是否可验证?是否存在集中托管风险?
收益是否对得起现实的机会成本?在高利率环境下,链上产品的回报需要具有竞争力。
然而,即使是"生息资产"也并非真正的无风险资产。投资者仍需警惕链上结构中的技术性、合规性与流动性隐患。从清算逻辑是否充足,到协议治理是否中心化,再到RWA背后的资产托管安排是否透明可追踪,这些都决定了所谓"确定性收益"是否具备真实的可兑现能力。
未来,生息资产市场可能引发链上"货币市场结构"的重构。链上世界正逐步建立自己的"利率基准"和"无风险收益"概念,一种更有深度的金融秩序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