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大模型成为手机厂商新战场 巨头纷纷布局抢占先机

robot
摘要生成中

AI大模型成为手机厂商新战场

商业竞争中,表面光鲜的"机遇"往往成为束缚人们的枷锁。近期,全球芯片巨头高通计划在加州裁减约1258名员工,预计将于12月13日实施。这一决定源于手机芯片收入的下滑,反映了智能手机市场日益饱和的现状。

自2019年以来,5G驱动的手机更换热潮持续了近四年。然而,到2022年时,全球手机更换周期已延长至43个月,创历史新高。过去五年,手机行业一直在寻求创新突破,但即便是市场领导者Apple也难以推出令人震撼的新功能。

面对这一困境,一些行业专家指出,软件特别是AI领域的大模型技术可能成为突破口。国内手机巨头纷纷将目光投向AI大模型,试图在这一新战场上取得突破。

手机巨头竞逐大模型赛场

近期,国内手机厂商纷纷展示了自己的AI大模型成果。小米在年度发布会上推出了13亿参数的AI大模型,声称其在某些场景中可与60亿参数的云端模型媲美。华为则宣布将"盘古大模型"深度整合进手机系统。

某知名手机品牌推出了基于AndesGPT大模型技术的新一代语音助手,并将在即将举行的系统发布会上公布更多信息。另一家手机厂商也计划在11月1日的开发者大会上揭晓其自研AI大模型和新操作系统。

这些厂商都声称自己的AI大模型在权威评测中取得了优异成绩。业内人士认为,强调AI功能不仅能刺激用户对高端产品的需求,还能带动产品价格上涨,为品牌创造更高利润。预计未来两年将是AI在手机上的创新大爆发时期。

大模型角逐移动端,路径逐渐统一

尽管手机厂商宣传在手机上运行大型模型轻而易举,但实际操作中面临诸多挑战。主要包括处理器和内存要求、计算能力、功耗和散热等问题。因此,业界重心仍放在端云协同方案上。

多家芯片和手机厂商已达成协议,共同研发大模型在端侧的轻量化部署方案。端侧大模型可提供更快的响应速度和更高的数据安全性。然而,完全依赖手机端并不现实,多数厂商采用端云结合的策略,根据任务复杂度决定是否在本地处理或转移到云端。

这种结合云端和本地的大模型策略不仅可以有效节省成本,还能满足用户在计算能力、性能、能耗和隐私保护等多方面的需求。

厂商跟风之下的潜在挑战

尽管手机厂商积极探索AI大模型应用,但这一领域仍面临诸多挑战和质疑:

  1. "大模型"的定义模糊不清,手机端的模型参数量是否足以称为"大模型"存在争议。

  2. 为适应手机硬件,大模型需要进行大幅压缩,可能导致学习深度的损失。

  3. 目前手机上的大模型实现方式可能过于"矫枉过正",普通用户更关心实际价值而非参数数量。

  4. 手机制造商对AI大模型的应用过于集中于语音助手,可能忽视了用户的其他实际需求。

  5. AI大模型在手机领域的真正普及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当前的努力只是初步探索。

总的来说,AI大模型为手机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虽然各大厂商都在积极布局,但如何在技术创新和用户需求之间找到平衡,仍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实践。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5
  • 分享
评论
0/400
永远的空投F5哥vip
· 5小时前
搞了半天还不如折叠屏香
回复0
夜不撸毛vip
· 07-26 18:20
抄一波又要开始啦~
回复0
DeFi小灰灰vip
· 07-26 18:20
硬件跟不上 放不了大模型
回复0
睡觉错过空投哥vip
· 07-26 18:09
再卷也不如抄底懂得啦
回复0
空投猎人小王vip
· 07-26 17:57
梦回2017年挖矿热
回复0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