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攢成長值,抽華爲Mate三折疊!廣場第 1️⃣ 2️⃣ 期夏季成長值抽獎大狂歡開啓!
總獎池超 $10,000+,華爲Mate三折疊手機、F1紅牛賽車模型、Gate限量週邊、熱門代幣等你來抽!
立即抽獎 👉 https://www.gate.com/activities/pointprize?now_period=12
如何快速賺成長值?
1️⃣ 進入【廣場】,點擊頭像旁標識進入【社區中心】
2️⃣ 完成發帖、評論、點讚、發言等日常任務,成長值拿不停
100%有獎,抽到賺到,大獎等你抱走,趕緊試試手氣!
截止於 8月9日 24:00 (UTC+8)
詳情: 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384
#成长值抽奖12期开启#
比特幣2100萬總量上限:防通縮還是促通縮
比特幣總量的設計:巧妙還是缺陷?
比特幣被設定爲總量2100萬枚,這一設計引發了不少爭議。有人認爲這是比特幣的優勢,可以防止通貨膨脹;也有人認爲這是致命缺陷,可能導致通貨緊縮。那麼,這個數量上限究竟是比特幣的弱點還是強項呢?
事實上,比特幣的實際數量是2100萬億,而非2100萬。在比特幣的初始代碼中,創始人就將總量限制在2100萬枚,且每挖掘一半,難度就會翻倍。據估計,最後一枚比特幣將在2140年左右被開採出來。這種設計可以說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
然而,有些人正是基於這2100萬的總量限制來批評比特幣。他們認爲,考慮到2017年全球GDP達74萬億美元,美元M2供應量接近14萬億,如果僅靠2100萬枚比特幣作爲主流貨幣,恐怕會引發嚴重的通貨緊縮。
但這種觀點忽視了一個關鍵點:比特幣可以無限細分。比特幣的最小單位"聰"僅爲一枚比特幣的億分之一。換言之,比特幣的實際數量級不是2100萬,而是2100萬億。假設1聰等值1美元,那麼比特幣的總發行量可達2100萬億美元,這個規模足以滿足人類的交易需求。
即便未來人類發展到2100萬億的流通貨幣都無法滿足正常交易需求,我們也不必擔心會因比特幣不足而陷入困境。正如今天我們創造出了比特幣,未來我們同樣可以開發其他貨幣形式。
實際上,比特幣只是數字貨幣的一種。目前市場上存在包括萊特幣、以太坊、EOS在內的數千種加密貨幣。這與古代中國使用黃金作爲貨幣,後來因黃金不足而改用銀、銅,甚至貝殼等替代品的情況類似。人類總能找到解決方案,擔心數字貨幣不夠用會導致通貨緊縮的想法實在有些短視。
有人可能會質疑,既然批評法幣無限超發,那麼支持如此龐大數量的比特幣與法幣又有何區別?對此,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回答:
首先,數字貨幣的發行是市場內在運行的結果,而法幣的發行則不是。礦工們付出成本來發行數字貨幣,他們增加了流動性,創造了價值,這與生產面包或提供理發服務本質上沒有區別。
其次,比特幣有數量上限,而法幣可以無限發行。設置2100萬枚上限的目的在於創造稀缺性預期。正如黃金和藝術品因有限性而增值,比特幣的有限供應使其保值。相比之下,法幣因無上限而持續貶值。
比特幣數量有限卻可無限細分的特性,使其成爲一種近乎完美的貨幣機制。當比特幣升值時,礦工可以多挖掘一些或進行更細致的分割。這種靈活性使得比特幣能夠適應不同的經濟環境。
人類一直在探索理想的貨幣體系。在回答社會需要多少貨幣、誰應該首先獲得新貨幣、誰有權生產貨幣等問題上,比特幣似乎給出了最佳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