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與加密技術引領機器人行業新紀元 未來普及關鍵在成本與安全

robot
摘要生成中

機器人行業的重大變革:AI與加密技術推動自動化新紀元

人工智能近期的突破性發展徹底改變了人們對AI的認知。然而,許多人仍然期待AI能以機器人的形式在物理世界中實現交互,就像科幻電影中描繪的那樣。業內專家認爲,機器人領域即將迎來類似ChatGPT的裏程碑時刻。

機器人的"ChatGPT時刻":AI與加密技術驅動的自動化革命

變革的關鍵因素

人工智能的突破

多模態大語言模型的進展爲機器人執行復雜任務提供了必要的"大腦"。視覺-語言-行動(VLA)模型的出現,使機器人能在統一的計算框架中整合視覺感知、語言理解和實體行動。例如,某AI公司最近發布的通用人形機器人控制模型Helix,憑藉零樣本泛化能力和雙系統架構,爲行業樹立了新標準。

經濟型機器人成爲現實

改變世界的技術都具有一個共同特徵——可普及性。當某些人形機器人的價格低於普通轎車或年收入門檻時,想象一個主要由機器人完成體力勞動和日常事務的世界就不再遙不可及。

從倉儲向消費級市場擴展

機器人技術正從倉儲解決方案向消費領域擴展。機器人公司不再局限於制造工廠專用機器人,而是轉向開發更具通用性的人形機器人。成本仍是可擴展性的主要瓶頸之一,機器人的每小時綜合成本需要低於相關行業的平均工資水平才具有競爭力。

機器人的"ChatGPT時刻":AI與加密技術驅動的自動化革命

機器人技術的下一步突破

電池優化

電池技術一直是用戶友好型機器人的瓶頸。目前主流人形機器人的單次續航時間通常只有1-2小時。自主充電和對接基礎設施成爲重點發展方向,主要包括電池更換和感應充電兩種模式。

延遲優化

低延遲操作對機器人至關重要,包括環境感知和遠程操控兩個方面。50毫秒以下的感知延遲被認爲是理想的標準,相當於人類的反射速度。全自主機器人需要確保高性能VLA模型的延遲低於這一閾值。

數據收集優化

數據採集主要有三種途徑:現實世界視頻數據、合成數據和遠程操控數據。其中,遠程操控被認爲是最具潛力的數據採集方式,但人力成本是其主要制約因素。定制硬件開發也正爲高質量數據採集提供新的解決方案。

重點探索領域

加密技術與機器人融合

加密技術可以在對接基礎設施、延遲優化和數據收集三個方面提升機器人網路效率。去中心化物理基礎設施網路(DePIN)有望革新充電基礎設施和優化遠程操控延遲。加密代幣激勵機制可以降低遠程操控數據採集的成本。

安全問題

機器人安全是社會接納的關鍵前提。一些項目正在構建去中心化的機器協調層,通過密碼學證明實現設備身分認證、物理存在驗證及資源獲取。第三方再質押網路也可以提供對等的安全擔保,通過經濟激勵機制確保機器人遵守安全規範。

機器人的"ChatGPT時刻":AI與加密技術驅動的自動化革命

填補機器人技術棧的空白

要實現機器人普及,其開發門檻需要降低到與AI應用開發相當的水平。以下三個方面存在改進空間:

  1. 融資機制:降低機器人開發的硬件成本門檻。

  2. 評估體系:建立現實場景下的機器人評估基礎設施。

  3. 教育生態:構建結構化的普惠教育體系,培養機器人領域人才。

一些公司正在推動開源項目,將原始硬件轉化爲具備經濟意識的可升級智能體,並在公立學校推出基於人形機器人的通用教育課程。這些舉措有望加速機器人領域的人才培養和技術創新。

未來展望

隨着VLA模型的創新和規模經濟效應,經濟實惠、高效且通用的人形機器人正在成爲現實。機器人技術從倉儲向消費級市場擴展的過程中,安全性、融資模式與評估體系成爲關鍵探索方向。加密技術將通過提供安全保障、優化基礎設施、提升性能和數據收集效率等多個方面推動機器人行業的發展。

機器人的"ChatGPT時刻":AI與加密技術驅動的自動化革命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6
  • 分享
留言
0/400
熊市苦修僧vip
· 07-23 02:49
又见一波风口 人性终将轮回
回復0
LiquidationAlertvip
· 07-22 13:14
有钱了我先买个机器人
回復0
格局打开器vip
· 07-22 13:11
这个ai还不如我家猫聪明
回復0
诗与远链vip
· 07-22 13:10
卧槽 这人形机器人成本真高
回復0
Blockchain解码vip
· 07-22 12:58
根据AAAI2023会议数据显示,算力成本降低21%才具规模化可能性
回復0
metaverse_hermitvip
· 07-22 12:51
有生之年希望能买得起
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