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97.7%反彈背後:資金分化與生態轉型

以太坊價值重構:反彈背後的資本割裂與生態轉型

以太坊從1385美元低谷反彈至2700美元,漲幅高達97.7%。然而,這背後卻呈現出機構資金與衍生品市場的冰火兩重天。一方面,機構在ETF市場保持謹慎態度;另一方面,衍生品合約持倉量卻創下322億美元的歷史新高。市場似乎希望通過此次反彈重新證明以太坊的價值窪地地位,而Pectra升級也爲這一敘事提供了一定支撐。

市場與資金:機構謹慎與衍生品熱情並存

截至5月18日,美國ETH ETF的持倉總淨資產達89.7億美元,佔以太坊總市值的2.89%。相比之下,比特幣ETF佔比爲5.95%,顯示出ETF市場對比特幣的偏好仍然更高。

從資金流向來看,以太坊ETF在2月至4月底大多呈現流出狀態。4月21日後才開始出現回流,但幅度不大。4月份淨流入約6625萬美元,5月份截至目前約3000萬美元。

數據解讀暴漲反彈後的以太坊:價值重構背後的生態冷熱斷層

根據數據顯示,4月底以太坊的"淨未實現利潤/虧損"(NUPL)指標轉爲正值。此前4月1日至22日期間,NUPL一直爲負,反映當時大多數持倉地址處於虧損狀態。截至5月17日,NUPL最高達0.328,處於牛市初期或復蘇階段,尚未進入極度樂觀區間。

數據解讀暴漲反彈後的以太坊:價值重構背後的生態冷熱斷層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距離歷史高點尚遠,以太坊合約持倉量卻在近期創下新高。5月14日,該數值達322.49億美元,幾乎觸及歷史峯值。這表明市場仍熱衷於以太坊衍生品交易。

數據解讀暴漲反彈後的以太坊:價值重構背後的生態冷熱斷層

鏈上活動:TVL回升但交易量未見明顯增長

鏈上活躍度方面,以太坊日活躍地址數量仍在40萬至60萬之間波動,近期有突破60萬的趨勢。TVL(總鎖倉量)自4月22日開始反彈,從450億美元左右最高漲至646億美元。然而,若以ETH計價,自4月9日起質押量實際下降了約20%,從3026萬枚最低降至2400萬枚。

數據解讀暴漲反彈後的以太坊:價值重構背後的生態冷熱斷層

Gas費用方面,5月16日平均Gas價格爲3.572 Gwei,較前日下降21.57%,同比去年下降51.76%。近期Gas費多維持在8 Gwei以下,這與Pectra升級中旨在降低L2費用的EIP-7691有關。然而,低Gas費似乎未能刺激鏈上交易量明顯增長。

數據解讀暴漲反彈後的以太坊:價值重構背後的生態冷熱斷層

DEX交易與資產格局:穩定幣主導與生態轉型

質押數據顯示,4月15日至5月5日間,以太坊質押量持續淨流出。目前最大驗證者仍是Lido,質押量達911萬枚。

數據解讀暴漲反彈後的以太坊:價值重構背後的生態冷熱斷層

DEX交易量方面,以太坊主網2025年以來明顯活躍。但收入數據顯示,近期活躍度上升主要來自穩定幣相關交易。截至5月18日,以太坊仍是最大的穩定幣發行公鏈,佔比超50%,總量達1273億美元,爲其DeFi TVL的兩倍。

數據解讀暴漲反彈後的以太坊:價值重構背後的生態冷熱斷層

鏈上資金類別分析顯示,近半交易由穩定幣和ETH轉帳完成,且穩定幣交易佔比明顯增加。這表明以太坊正向鏈上資產價值存儲中心轉變,而MEME和應用類發展受到一定制約。

數據解讀暴漲反彈後的以太坊:價值重構背後的生態冷熱斷層

此外,以太坊平均鏈上單筆轉帳金額雖有下滑,但仍在數千至1萬美元之間,遠超其他公鏈,凸顯其"大戶專屬鏈"的特性。

數據解讀暴漲反彈後的以太坊:價值重構背後的生態冷熱斷層

結語

以太坊近期的價格大反彈,似乎更多反映了其轉型期的陣痛後果。一方面,以太坊通過技術升級努力優化性能,但效果尚不明顯。另一方面,它仍是大額資金和穩定幣交易的集中地,鏈上相對冷清的狀態似乎更受大戶青睞。

因此,單一指標難以簡單定義以太坊的發展狀況。市場或需跳出傳統增長敘事,重新審視以太坊在多鏈格局下的核心角色與長期價值。經歷種種迭代後,一個更成熟、更"穩定"的以太坊,可能正是其演化的必然方向和最終形態。

ETH1.06%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5
  • 分享
留言
0/400
链圈打工人vip
· 17小時前
又要追涨了 想薅点羊毛
回復0
SelfStakingvip
· 07-24 10:38
炒合约的都在 别炒了
回復0
CoffeeNFTradervip
· 07-23 07:14
兄弟们 搞起来了
回復0
烧钱研究协会vip
· 07-23 07:12
又是一波踩坑经典之作 空单还我青春
回復0
HashBrowniesvip
· 07-23 07:08
ETF才2.89% 啧啧
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