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減半: 成本邏輯與宏觀經濟雙重影響下的牛市週期

robot
摘要生成中

比特幣減半:情緒與邏輯的雙重驅動

許多人認爲"減半"給比特幣帶來的主要影響是稀缺性,從而刺激了囤積和投機行爲。然而,減半的實質是產量的減少——全網投入相同的算力成本,但產出的比特幣數量減半。

如果全網算力減半,比特幣的挖礦成本將保持不變。但由於人們對比特幣價格漲的預期,以及礦機成本作爲沉沒成本的因素,比特幣的實際算力很可能會超過減半前的水平。

當算力超過減半前的一半時,比特幣的挖礦成本或生產成本就會上升。隨着越來越多高成本的比特幣被挖出,其價格也被推向高點。這就解釋了爲什麼比特幣牛市的幾個高點並非出現在減半附近,而是在減半後的一年多。

因此,"減半"推動牛市的邏輯不僅僅是情緒因素,還包括成本因素。當然,成本並不能完全決定價格,特別是對於加密貨幣而言,價格跌破成本是常見現象。

2013、2017、2021牛市只有"減半"這一個驅動因素嗎?

萊特幣減半與宏觀經濟

有觀點認爲,2023年萊特幣減半的表現遠不如2019年,這可能預示着本輪比特幣減半的效果也不會理想。2019年萊特幣減半發生在8月,而幣價峯值出現在6月,這似乎反映了減半對市場情緒的影響。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6月恰逢联准会開始降息。這一巧合提醒我們,加密貨幣市場並非獨立於宏觀經濟之外。

宏觀經濟與加密貨幣牛市

雖然許多加密貨幣投資者對宏觀經濟因素不以爲然,認爲比特幣與傳統金融市場關聯度不高,但實際上,比特幣可能一直受到宏觀經濟週期的影響。

我們可以觀察到,比特幣的幾次減半和隨後的牛市高點,與美國M2貨幣供應量增長率的峯值,以及美國總統大選週期存在某種關聯:

  1. 第一次減半後約12個月,比特幣達到峯值,coinciding with M2增長率峯值後約22個月。
  2. 第二次減半後約17個月,比特幣達到峯值,coinciding with M2增長率峯值後約14個月。
  3. 第三次減半後約18個月,比特幣達到峯值,coinciding with M2增長率峯值後約9個月。

更令人驚訝的是,這三次比特幣牛市高點都出現在美國總統大選後約12個月。

這種設計可能並非巧合。比特幣創始人中本聰設計每四年減半一次的機制,可能考慮了美國的政策和經濟週期。美國大選通常發生在M2貨幣供給量增長率的高峯期附近,這可能反映了在選舉期間採取相對寬松的貨幣政策以促進經濟繁榮的傾向。

2013、2017、2021牛市只有"減半"這一個驅動因素嗎?

2015年及未來展望

分析表明,比特幣的四年一度牛市不僅受到"減半"的推動,還受到宏觀經濟因素的影響。因此,2023年萊特幣減半表現不佳並不意味着2025年就不會出現牛市。

比特幣減半的利好影響仍然存在,而联准会最終會降息,美元流動性也會從緊縮轉向寬松。目前的預期是,联准会可能在明年第二季度到年底之間開始降息。

受宏觀因素影響,下一輪牛市週期可能會比原先預期的2024年底更晚,甚至可能推遲到2026年。具體時間還需要進一步觀察。

抄底時機

關於抄底時機,我們需要等待联准会的最新點陣圖。點陣圖可能揭示兩個關鍵轉折點:停止加息和開始降息。這些轉折點可能引發短期情緒反彈,但整體前景仍不樂觀。

值得注意的是,自1960年以來,美國M2貨幣供給量首次出現負增長,反映了美元流動性緊張。即使開始降息,初期仍處於高利率階段,加上此前高利率貸款進入償還壓力期,這一階段仍存在風險。

因此,抄底可能還需要一些耐心。短期內某些山寨幣可能會有機會,但從長期來看,投資山寨幣仍需謹慎。

2013、2017、2021牛市只有"減半"這一個驅動因素嗎?

BTC-2.85%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7
  • 分享
留言
0/400
MetaverseMigrantvip
· 07-28 01:11
又见牛市预言家
回復0
薛定谔的韭菜钱包vip
· 07-26 17:52
瑞士银行欢迎您 明天又得搬砖了
回復0
MetaMisfitvip
· 07-25 01:46
不是吧 又在研究减半 定价权还在美帝那边呢
回復0
智能合约探险家vip
· 07-25 01:46
牛市啥时来啊 等不及啦
回復0
倒霉的矿工vip
· 07-25 01:45
挖矿亏完裤子都没了 难顶
回復0
码农韭菜vip
· 07-25 01:42
又是减半?折腾不停还得挨着等
回復0
Web3产品经理vip
· 07-25 01:21
从留存指标来看,减半对用户采用的影响实际上很有趣。
查看原文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