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貨幣行業演變:從UGC到KOL內卷的信息流之路

從歷史到現在:加密貨幣行業的演變

翻開加密貨幣的發展史,每一頁都充斥着"快速致富"的誘惑。仔細審視這段歷程,不難發現"投機"二字貫穿始終。

加密貨幣社交媒體(CT)已成爲行業信息傳播的重要渠道。作爲從業者,我更關注項目本身的發展,而非熱點話題。然而,近期發現CT上"空口套利"成爲一種趨勢,其中Kaito項目將KOL營銷與"套利"概念相結合,形成了標準化的模式。

Kaito成功搭建了項目方與意見領袖之間的溝通平台,類似於某些互聯網產品,在某些項目之後再次成爲發行代幣後仍能持續運營的項目。Kaito並非完全原創概念,而是融合了過去十年中文信息流的多種元素。

羣聊時代:2018-2021

當前主流的加密ETF、穩定幣和DeFi對早期參與者而言可能較爲陌生。早期加密貨幣行業以比特幣和挖礦爲核心,盡管基礎設施簡陋,但參與者對比特幣價格漲抱有堅定信念。

專業內容生產,即以用戶生成內容(UGC)爲主的意見領袖(KOL)模式,有明確的起點。普遍認爲始於2018年的"3點鍾社群",此後微信羣和在線問答(AMA)成爲持續數年的主要營銷方式,創始人與潛在"社區成員"進行線上交流。

某知名投資人的加入,標志着這場小衆輿論盛宴獲得大衆認可,類似於多年後某知名投資人購買NFT項目。

借用業內熟悉的說法,AMA是信息資產的發行方式,微信羣是發射平台,"3點鍾社群"相當於當時的某交易平台,構成了2017年後比特幣第一輪真正牛市的核心記憶。

盡管當時已有早期KOL,但"千媒大戰"仍以媒體形式呈現,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當時對KOL分銷能力的認可度不高;二是處於微信公衆號引發的自媒體行業創業高峯期末尾。

換言之,市場更認可傳統媒體人+媒體品牌的組合。多家加密貨幣媒體應運而生,其中某媒體表現最爲出色,成立於2017年。

2017年5月19日之前是加密貨幣最美好的時代,值得永遠懷念。

Twitterscan的短暫繁榮:2022

2021年5月19日,一紙禁令導致行業不得不向海外轉移。從此,中文媒體的信息優勢被徹底擊潰。

在此之前,中文媒體處於優勢地位,擁有全球最大的算力和消費市場,無需在推特上發布內容。但5月19日後,情況急轉直下。加密貨幣在海外逐漸主流化,從風投到上幣,硅谷和華爾街逐步控制了各個環節,中文媒體不得不放低姿態與海外項目方溝通。

一個關鍵變化是,某知名媒體也隨禁令消失,最優質的內容生產者和傳播者在暴富後消失,留下茫然的推特中文加密用戶。

KOL風潮才真正起步,技術和投研向的KOL是第一批受益者。當時,某些知名人士是內容輸出的主力,以某些KOL爲代表的深度研究成爲主流。

以KOL爲職業的KOL剛起步,但從2022年開始,情況發生了巨大變化。

  1. 某交易所破產、某穩定幣暴雷、中心化交易所監管趨嚴,市場觸底,再好的項目分析也難以自圓其說。

  2. 技術敘事逐步崩塌,超高融資額與實際交付結果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只是到2024年才全面爆發。

投研和技術的雙向崩潰,爲以KOL爲職業的KOL創造了高光時刻,其代表是Twitterscan。2022年9月完成456萬美元融資,某知名資本的參與起到了重要作用。

Twitterscan的產品思路並不復雜,通過整理推特上的加密用戶和內容,幫助用戶發現行情。但Twitterscan面臨一個致命問題:如何完成商業閉環?

參考某些信息流產品的變現方式,都只能通過付費API、分割用戶等級來獲利。顯然,Twitterscan難以說服用戶二次付費,因爲本身就是抽取推特公開信息。

某項目吸取了Twitterscan的部分經驗——必須商業化,必須引入代幣經濟學。

面向籌碼創業的某項目:2023

2023年的某項目距今不遠,也是對KOL變現能力的首次壓力測試。

該項目團隊完全背離了Twitterscan的信息流展示方向,鼓勵KOL交易自己的"影響力",甚至是相互制造虛假影響力。這並不奇怪,FOMO情緒是交易量的催化劑。

該項目也是某知名交易所推出某公鏈後的第一個爆款應用,也是在我印象中,匿名開發者成功的最後一個大型應用。根據數據,該項目日活用戶能超過10萬人。

雖然地址不能等同於人數,但我認爲這個數據比較可信。某項目的英文推特排名雖高,但影響力顯然不如該項目。全球加密貨幣用戶,匯聚一起大約有10萬活躍用戶。

從8月10日到9月1日,該項目從最高日收入1165枚跌至寥寥無幾。之後雖幾經復蘇,甚至接受某知名機構投資,2024年發行代幣,都不過是類似某些項目的老套劇情。

該項目幫我們證明:

  1. 內容本身不值錢,內容作爲交易標的,只能作爲信息流和資金流的中介,無法直接承受交易的衝擊。

  2. 社交金融多次失敗:某些項目一再證明,加密貨幣圈目前只有"資產發行"這一種可效仿模式。

Twitterscan表明純信息流難以盈利,該項目告訴我們純資金流只能維持兩到三周,但他們還揭示了更多信息:

  1. 加密推特信息很有價值,但要講究方法,最好分離信息流和資金流。

  2. 未來創業轉向KOL是必然趨勢,KOL處於交易所、項目方和散戶的中間地帶。

Kaito的戰略調整:2024-2025

有個誤解,Kaito最初與KOL業務關係不大。

Kaito是某AI項目震撼世界後,加密貨幣圈FOMO AI的直接產物。2023年2月某AI項目橫空出世,生成式AI隱隱有包打一切之勢。而加密貨幣在經歷2022年的內部創傷和元宇宙的失敗後,迫切希望借助AI賦能。

Kaito最初的業務模式是AI搜索,只是更聚焦於加密貨幣內容。類似的還有某些產品,只不過Kaito似乎意識到情況不太理想。

  1. 傳統區塊鏈瀏覽器工具,研發成本高,盈利能力差,競爭激烈。

  2. 信息分析工具並不好用,尤其是發現信息的能力,推特並未解決這個問題。

在Kaito初期研發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長期內測,邀請碼一碼難求。判斷Kaito何時轉向KOL排名已無意義,因爲某項目成功促使KOL主動內卷。

Kaito靠產品力,而非時間優勢促成KOL採用。在某項目之前,加密KOL經過2022年以來的專業化和商品化,已長期被機器人和垃圾信息包圍,Kaito首次給了"真人KOL"出頭機會。

大膽猜測,Kaito可能並非完全依靠算法完成KOL排名和積分計算,人工因素可能比AI更重要。畢竟,加密推特KOL數量有限,根據二八定律,1000-10000的統計範圍仍在人力可及的範圍內。

因此,Kaito完成了以下三步:

  1. 分離信息流和資金流,KOL只需關注提升自身排名,項目自然會有。機器人帳戶和刷粉帳號會被排除,項目方市場營銷可通過項目識別KOL。

  2. 該項目並非代幣,更像市場公允榜單。雖然會有刷榜行爲,但主要是KOL在刷,情緒和熱度可控。然而,KOL會吸引項目方和交易所的注意,完成最關鍵的一步:將信息流引導至資金流。

  3. Kaito終結了中介機構的輝煌時期。Kaito有實際業務,這也是其在發行代幣後仍能維持商業模式的根本。Kaito本身就是市場最大、最標準化的中介機構。

解構Kaito:推特InfoFi的"標準件"?

然而!某事件證明,信息流平台在空投、質押、上市之外,探索更多代幣化嘗試仍然困難。某項目可以持續拆分小盤,但信息流平台仍然受到嚴重限制。

至於InfoFi、Kaito Connect、Kaito Pro等產業或業務線,它們並未創造出該項目之外的新領域,此處不再贅述。

解構Kaito:推特InfoFi的"標準件"?

總之,Kaito成功促進KOL內卷,佔據了市場不可或缺的一環。即使某知名交易所來搶奪市場,效果也不一定好。還是那句話,市場公允價值難以衡量,某交易所的社交功能也沒有超越加密推特,這就是明證。

解構Kaito:推特InfoFi的"標準件"?

結語

Kaito的下一步是什麼?

簡單來說,就是能夠彌合信息流和資金流的產品,基於信息流直接產生交易。

但實際上很復雜,因爲加密用戶並不認可信息流的價值,流動性只會是流動性的路徑。

解構Kaito:推特InfoFi的"標準件"?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7
  • 分享
留言
0/400
治理投票假装者vip
· 13小時前
讲得这么深谁在乎 薅羊毛不就得了
回復0
FOMOSapienvip
· 23小時前
又是割韭菜的新套路罢了
回復0
StealthMoonvip
· 07-25 19:53
韭菜一茬茬收割完了
回復0
ApeWithNoChainvip
· 07-25 04:16
又是割韭菜的一天~
回復0
shadowy_supercodervip
· 07-25 04:02
一眼吃老本,这种模式以前都玩烂了
回復0
农场跳跃者vip
· 07-25 04:01
套利?大多只能套个寂寞罢了
回復0
狗狗币单身汉vip
· 07-25 03:55
就这 都回本了 炒过就懂
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