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議會推動《CLARITY 法案》:DeFi有望引來合規潮

一、立法概覽與核心內容

2025年,美國衆議院以壓倒性多數推進《數字資產市場清晰法案》(Digital Asset Market Clarity Act,簡稱“CLARITY 法案”),法案現已進入參議院審議階段,若後續在參議院投票中通過這將意味着美國在數字資產監管領域又邁出歷史性一步。

CLARITY 法案的核心內容是爲數字資產規劃出清晰的定義與監管規則,尤其爲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與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的監管權限劃清界線。若法案通過後CFTC將負責監管包括交易所、經紀業、經銷商、滿足“成熟鏈”標準的項目方。而SEC負責證券類資產以及帶有投資契約屬性的加密貨幣。CLARITY法案與《GENIUS 法案》共同構建了對數字資產的上下遊監管體系,前者聚焦區塊鏈基礎設施與資產屬性劃分,後者則專責穩定幣監管規範。

| 分類 | 監管機構 | 核心定義 | 關鍵監管要求 | | 商品類 | CFTC | 去中心化、無需許可、無金融權利的原生代幣(如 BTC、ETH) | 由 CFTC 管理交易平台、經紀商、交易商。項目方無需註冊,但需滿足“成熟鏈”標準並報告架構認證 | | 證券類 | SEC | 存在投資合同性質或依賴發行人獲取收益的代幣(如SAFT階段的代幣) | 發行方和平台需遵守《證券法》,註冊爲券商/交易平台,披露財務與募資信息,並接受 SEC 審查 | | 支付穩定幣 | CFTC + SEC | 與法定貨幣掛鉤、具備 1:1 儲備且用於支付的代幣(如 USDC、USDT) | 流通性監管主要由 CFTC 承擔,SEC 負責反欺詐;另外須遵循《GENIUS 法案》的儲備、審計與 KYC/AML 要求 |

核心內容包括:

  1. 確立“數字商品”定義
    對已實現去中心化、運行在開放區塊鏈上的原生加密資產(如BTC、ETH)明確歸類爲“數字商品”,納入CFTC監管範疇,區別於SEC所轄的證券類資產。
  2. 成熟區塊鏈系統認定機制
    法案引入“成熟鏈”(Mature Blockchain)標準,允許特定項目在達到去中心化、治理去控制化、代碼開源等技術和治理門檻後,將其代幣從“證券”狀態轉爲“商品”,從而豁免證券法下的繁重合規要求。此類項目初始發行階段(如SAFT、ICO、IPO)適用證券法,而當項目完成去中心化轉型後,其代幣可重新歸類爲數字商品,轉由CFTC監管。
  3. DeFi 項目合規豁免條款
    對不涉及資產托管、無集中中介結構的DeFi協議予以註冊義務豁免,同時明確前端開發者與節點運營方不承擔金融中介責任,減輕合規負擔。
  4. 信息披露與內幕交易限制
    運營數字商品交易市場的平台必須向CFTC註冊爲“數字商品交易所”,包括場外交易經紀商和做市商。這些機構將遵守嚴格的聯邦監管要求,如最低資本金、風險管理、交易記錄、監管報告、客戶資產保護等。若公司同時涉及證券與數字商品業務,需分別向SEC和CFTC註冊,盡管合規負擔較重,但法案明確劃定了雙方監管邊界。
  5. 傳統機構參與合法化
    法案爲銀行、券商等傳統金融機構提供加密資產托管與交易業務的法律依據,推動傳統資本更廣泛接入數字資產市場。

二、對加密市場的影響

1. 加密資產的法規透明度提升,增強市場信心

CLARITY法案爲整個加密產業提供了確定性極高的合規路徑,結束了長期“以執法代替監管”的混亂局面。無論是項目方、交易平台,均可在法律框架下開展業務,法規提高了核心市場基礎設施的透明度,有助於防止欺詐和濫用,並增強消費者信任。進而吸引更多機構資金進入市場,提升市場流動性和活躍度。對於機構來說,其可以進一步的實現合規化從而避免類似此前SEC起訴的風險。對於消費者來說,法案要求加密商品發行方強制性披露相關信息與限制內幕交易等規則保護類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並降低投資風險。

2. 美國加密資產監管體系走向“去SEC化”

長期以來,SEC對大部分加密貨幣都默認爲證券,導致諸如XRP、SOL、ADA、UNI等多個項目陷入監管糾紛。CLARITY法案則通過結構性分配,爲絕大多數完全去中心化資產構建新的監管架構,此類資產可以不再遵循SEC的監管體系。

3. 傳統交易所能夠獲得數字商品交易所牌照

CLARITY 法案允許傳統證券交易所申請“數字商品交易所”牌照,這意味着未來納斯達克、紐交所等傳統交易平台可能將同步提供股票與數字資產(如比特幣、以太坊等)交易服務,投資者能夠在同一平台下無縫進行傳統與加密資產配置。這不僅降低了用戶門檻,也爲傳統金融主流資金提供了合規、可信的入口進入加密市場。

三、對DeFi項目的影響

1.明確豁免機制,保護協議開發者

DeFi項目只要不從事中介業務,DeFi的開發者和運營者無需向SEC或CFTC註冊。編寫代碼、運行節點或提供前端界面通常不會被認定爲金融服務提供者。

  • 無托管 ≠ 中介:若協議不托管用戶資產且不提供傳統金融服務,其開發者、節點運營者和前端維護者均不被視爲金融中介,無需承擔註冊或牌照義務 。
  • 代碼與運營無風險:自行發布智能合約或錢包軟件不構成證券發行主體,其行爲與科技發布類似,不被金融監管覆蓋。

2.引入自主托管權,保DeFi用戶財產權利

法案第105 條(Sec. 105)及相關條款,保障用戶自主管理數字資產的權利,確認用戶可通過非托管錢包自由進行點對點交易且合法享有資金控制權 。這項權益爲 DeFi 用戶提供了法律上的保護,使其不因選擇自托管而擔心政策懲罰。

  • 合法托管自由:用戶以硬件或軟體錢包管理資產,不需依賴銀行或第三方(金融機構)介入。
  • 自治交易權利:用戶可自主發起鏈上轉帳、參與 DeFi 協議治理和流動性挖礦,無需註冊 KYC 中介參與。
  • 確立美國主權數字權觀念:將“掌控私鑰即掌控資產”納入立法框架,確保私有鏈上行爲不被認爲非法或需要許可。

3. 對代表性DeFi項目影響:

對於多數 DeFi 項目而言,其協議本身的運行方式通常符合 CLARITY 法案對“非中介”角色的定義,因此在法案通過後,有望獲得明確的註冊與中介豁免資格,短期內將迎來顯著的合規利好。然而,這並不意味着 DeFi 已實現全面合規。值得關注的是,許多平台發行的官方代幣仍存在法律不確定性,其是否構成證券,仍取決於是否具備“投資合同”特徵,例如投資者的收益是否取決於項目方的行爲等情形。因此,CLARITY 法案雖然在協議層面提供了監管清晰度,但並未一勞永逸地解決代幣層面的合規問題。爲降低平台代幣被認定爲證券的風險,項目方仍需持續推進治理結構的透明化,強化社區主導的治理機制,逐步分散控制權,以提升代幣的合規性並構建更穩健的法律防火牆。

| 項目 | 協議運作主體 | 合規方向 | | Uniswap | 前端界面 + 鏈上合約 | Uniswap前端不托管資產,鏈上 AMM 模型符合“非中介”條件,無需向 SEC 或 CFTC 註冊。 | | Aave | 借貸智能合約 | 核心借貸合約不托管資產,協議層面符合豁免條件。 | | Lido | staking 服務 | stETH 屬於衍生權益,如未充分去中心化,可能不會被歸爲數字商品,其資產屬性需進一步明確。 | | Curve | AMM 合約 | Curve鏈上池子運行模式爲集中算法驅動,無托管角色,協議層可望豁免監管。 | | Compound | 借貸智能合約 | 借貸協議由智能合約驅動,無資產托管。 | | Stargate | 跨鏈橋智能合約 | 作爲橋協議和流動性池提供方,協議不托管用戶資金、不具中介性質,有望享受 DeFi 豁免條款。 |

四、未來發展

截至 2025 年 7 月 23 日,《CLARITY 法案》已順利進入美國參議院審議階段,標志着數字資產監管立法邁出關鍵一步。當前立法進程的最大爭議焦點,在於參議院版本是否能夠保留衆議院通過版本中關於 DeFi 與代幣分類的關鍵條款。這一決定將取決於參議院相關委員會的聽證程序與後續條款修訂情況。

從整體趨勢來看,《CLARITY 法案》有望在未來數月內,推動美國確立一套更爲清晰、分層的加密資產監管框架:證券型代幣由 SEC 監管,商品型代幣歸屬 CFTC 管轄。該框架將爲區塊鏈開發者、DeFi 協議、交易平台等提供明確的合規路徑,不僅有助於降低法律不確定性,還將激發合規創新、吸引機構資金入場,進一步鞏固美國在全球數字資產政策制定中的領導地位。

此外,《CLARITY 法案》與已由川普總統正式簽署的《GENIUS 法案》之間的聯動,爲美國加密市場的合規制度奠定了雙支柱基礎。前者聚焦於資產分類與市場結構,後者則提供穩定幣發行的安全港與註冊豁免路徑,兩者共同構建出“先豁免、後轉型、最終歸類”的完整合規閉環。一旦《CLARITY 法案》也正式通過並簽署爲法案,將標志着美國加密資產立法體系進入全面實施階段,顯著提升加密資產在美國主流金融體系中的合法性與戰略地位。

風險提示:

所提供的信息僅供參考,不應被視爲購買、出售或持有任何金融資產的建議。所有信息均真誠提供。然而,我們不對此類信息的準確性、充分性、有效性、可靠性、可用性或完整性作出任何明示或暗示的陳述或保證。

所有加密貨幣投資(包括收益)本質上都具有高度投機性,並涉及重大損失風險。過去、假設或模擬的表現並不一定代表未來的結果。數字貨幣的價值可能漲或下跌,購買、出售、持有或交易數字貨幣可能存在重大風險。您應該根據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風險承受能力,仔細考慮交易或持有數字貨幣是否適合您。BitMart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建議。

DEFI0.99%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