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做市商的生存之道:算法交易背後的精密計算

robot
摘要生成中

揭祕算法做市的內幕邏輯

在當前山寨幣流動性匱乏的市場環境下,call option模式成爲了做市商的首選策略。這種模式下,做市商拿到項目方的代幣後往往會在上市之初就出售,這看似有悖常理,實則是經過精密計算的理性選擇。

做市商奉行delta neutral策略,追求穩定收益而非冒險。call option模式本身就限定了代幣最高價格,控制了做市商的最大風險。考慮到大多數項目難以長期存活,即便有個別項目在1-2年後價格暴漲,做市收益也足以彌補提前出售造成的損失。

市場背景

目前主流的做市商合作模式包括:

  1. 租借做市機器人 - 項目方提供資金,做市商提供技術支持
  2. 主動做市 - 項目方提供代幣,做市商提供資金做市並引導社區
  3. 看漲期權 - 項目方提供代幣,做市商提供資金,但可在約定價格低價買入

本文將以最常見的看漲期權模式爲例進行分析。

典型的看漲期權做市條款

以下是一個典型的看漲期權做市合約條款示例(合作期12-24個月):

中心化交易所做市義務:

  • 在±2%價格區間內提供買賣單,價差控制在0.1%
  • Binance需各提供10萬美元等值買賣單
  • Bybit和Bitget各需提供5萬美元等值買賣單

去中心化交易所做市義務:

  • 在PancakeSwap提供100萬美元流動性池,50%USDT和50%項目代幣

項目方提供300萬枚代幣(佔總供應量2%,當前估值300萬美元)

看漲期權條款:

  • 若價格>1.25美元,可1.25美元買入10萬枚
  • 若價格>1.50美元,可1.50美元買入10萬枚
  • 若價格>2.00美元,可2.00美元買入10萬枚

做市商的核心策略

作爲嚴格執行delta neutral策略的做市商,在拿到這300萬枚代幣後,會採取以下策略:

核心目標與原則

  1. 始終保持delta中性,淨倉位(現貨+永續合約+LP+期權delta)接近於零
  2. 不承擔方向性風險,盈利不依賴代幣價格漲跌
  3. 最大化非方向性收益,主要來源包括:
    • 中心化交易所買賣價差
    • 去中心化交易所LP手續費
    • 對沖場外期權的波動率套利
    • 有利的資金費率

初始設置與關鍵第一步:對沖

這是整個策略中最關鍵的一步。

資產與義務盤點:

  • 收到300萬枚代幣,需要在未來償還
  • 做市義務需要部署70萬枚代幣和70萬USDT

初始淨敞口計算:

  • 300萬枚代幣 - 70萬枚(做市庫存) - 70萬枚(換取USDT) = 160萬枚未對沖敞口

初始對沖操作:

  • 立即賣出230萬枚代幣
  • 70萬枚換取做市所需USDT
  • 160萬枚對沖剩餘頭寸

這樣可以滿足運營需求,實現真正的delta中性,鎖定風險。

動態對沖

初始對沖後,需要持續動態對沖:

  • 中心化交易所做市:買單成交就做空永續合約,賣單成交就做多永續合約
  • 去中心化交易所LP:持續計算LP的delta,用永續合約反向對沖

期權策略

期權策略是實現超額利潤的關鍵:

  • 使用期權定價模型計算總delta,在永續合約市場對沖
  • 通過gamma scalping在價格波動中獲利:
    • 價格漲時,增加空頭對沖
    • 價格下跌時,減少空頭對沖
  • 在行權價附近:
    • 當期權變爲實值時,對沖空頭頭寸會迅速增加
    • 行權時,用低價從項目方買入代幣,立即高價賣出,同時平掉對沖倉位

這個策略將復雜的做市協議分解爲一系列可量化、可對沖、可盈利的風險中性操作。做市商的成功在於卓越的風險管理能力和技術執行力,而非市場預測。

總的來說,做市商一開始就出售代幣並不是惡意,而是在現有機制下的理性選擇。市場是殘酷的,看似最優的條款往往隱藏着精密的計算。我們應該保持敬畏之心,深入理解市場算法的內在邏輯。

CAKE-1%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5
  • 分享
留言
0/400
StableGeniusvip
· 07-29 17:18
控制好策略最重要
回復0
币圈007vip
· 07-29 17:12
全靠技术对冲吃饭
回復0
GateUser-9ad11037vip
· 07-29 17:07
风控才是关键啊
回復0
割肉艺术家vip
· 07-29 17:04
就是个对冲高手
回復0
BlockchainBouncervip
· 07-29 16:49
轻松躺赚不如对冲
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