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廣場 #NERO发帖挑战# 秀觀點贏大獎活動火熱開啓!
Gate NERO生態周來襲!發帖秀出NERO項目洞察和活動實用攻略,瓜分30,000NERO!
💰️ 15位優質發帖用戶 * 2,000枚NERO每人
如何參與:
1️⃣ 調研NERO項目
對NERO的基本面、社區治理、發展目標、代幣經濟模型等方面進行研究,分享你對項目的深度研究。
2️⃣ 參與並分享真實體驗
參與NERO生態周相關活動,並曬出你的參與截圖、收益圖或實用教程。可以是收益展示、簡明易懂的新手攻略、小竅門,也可以是行情點位分析,內容詳實優先。
3️⃣ 鼓勵帶新互動
如果你的帖子吸引到他人參與活動,或者有好友評論“已參與/已交易”,將大幅提升你的獲獎概率!
NERO熱門活動(帖文需附以下活動連結):
NERO Chain (NERO) 生態周:Gate 已上線 NERO 現貨交易,爲回饋平台用戶,HODLer Airdrop、Launchpool、CandyDrop、餘幣寶已上線 NERO,邀您體驗。參與攻略見公告: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284
高質量帖子Tips:
教程越詳細、圖片越直觀、互動量越高,獲獎幾率越大!
市場見解獨到、真實參與經歷、有帶新互動者,評選將優先考慮。
帖子需原創,字數不少於250字,且需獲得至少3條有效互動
以太坊生態發展瓶頸與未來展望:Restaking分流與階層固化的挑戰
以太坊生態發展的瓶頸與未來展望
近期,圍繞以太坊的討論再次成爲社交網絡的熱點。這波討論主要源於兩個因素:一是Vitalik與ETHPanda的訪談在中文社區引發廣泛反響,二是相較於Solana,以太坊對比特幣的匯率持續下跌,引發了普遍不滿。針對這一現象,本文將分享一些個人觀點。
總體而言,筆者認爲以太坊的長期發展前景仍然樂觀。市場上目前尚無直接競品能與之匹敵,因爲以太坊的核心定位是"去中心化的執行環境",其中"去中心化"才是關鍵所在。然而,當前以太坊發展遇到的瓶頸主要有兩個方面:
首先,Restaking賽道對主流技術發展路徑Layer2造成了資源分流,影響了以太坊生態的資源分配。由於Restaking的核心機制無法爲ETH創造增量需求,直接導致應用端無法獲得充足的發展資源和用戶關注,推廣和用戶教育陷入停滯。
其次,以太坊生態中的關鍵意見領袖正在形成一個固化的利益階級,阻礙了創新動力。開發者生態缺乏足夠的激勵,創新自然顯得乏力。
Restaking對以太坊生態資源的分流
以太坊的官方發展路徑一直是通過分片技術(Sharding)構建一個完全去中心化的執行環境,簡單來說,就是一個完全分布式、不受任何單方控制的雲平台。應用可以通過競價方式獲取計算和存儲資源,所有資源完全由市場供需關係調控。
考慮到技術復雜度,社區最終選擇了以Rollup-Layer2方案作爲主流方向。在這個方案中,所有應用可以選擇構建在獨立的Layer2上,而以太坊主網則作爲所有應用鏈的基礎設施,爲應用鏈提供數據最終性並起到信息中繼的作用。
然而,去年年末開始火熱的Restaking賽道,以EigenLayer爲代表,對Layer2造成了一定的衝擊。Restaking直接復用參與PoS質押的ETH,並對外提供執行功能(即所謂的AVS)。這實際上是對Layer2的一種資源爭奪,直接影響了ETH的價值捕獲能力。
Restaking爲應用提供了一個不需支付主鏈ETH成本的"第二共識方案"。例如,在數據可用性(DA)層面,應用鏈原本需要通過在主鏈上調用合約來爲數據帶來最終性,從而創造對ETH的需求。但Restaking提供了新的選擇,即通過AVS購買共識,甚至可以用任何資產支付費用。這使得原本由以太坊獨佔的DA市場變成了一個寡頭競爭市場,影響了以太坊的市場定價權和利潤。
更嚴重的是,Restaking分流了本該用於應用端推廣和市場教育的寶貴資源,導致整個價值捕獲系統陷入低迷。項目運營的節奏至關重要,任何錯誤的決策都可能導致發展停滯。
這個問題的本質也反映了去中心化組織在資源調度方面的挑戰。在追求分布式去中心的組織中,各方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進行發展和資源競爭。這在牛市中有利於價值捕獲和創新,但在熊市的存量博弈中,缺乏統一的資源調度容易導致發展路線偏離。相比之下,像Solana這樣的中心化架構在效率和熱點捕捉方面更具優勢。
以太坊生態的階層固化問題
在以太坊生態中,缺乏像其他公鏈那樣積極的意見領袖。雖然這些領袖有時被視爲推動FOMO的力量,但不可否認,他們對社區凝聚力和創業團隊信心的重要作用。
在以太坊生態中,除了Vitalik,很難找到其他有影響力的領袖。這一現象部分源於最初創始團隊的分裂,但更多與生態內部階層的固化有關。許多生態成長的收益被早期參與者壟斷。
早期參與者開始轉向保守策略,相比擴展,維持現狀變得更有吸引力。爲規避風險,他們在推動生態發展時傾向於採取謹慎態度。例如,早期參與者只需確保現有項目(如AAVE)的地位,並將持有的大量ETH借給槓杆需求者以賺取穩定收益,就沒有動力大力推動新項目發展。
盡管存在這些挑戰,筆者仍然認爲以太坊的長期趨勢是樂觀的。市場上目前沒有直接競品能夠挑戰以太坊的"去中心化執行環境"定位。只要能夠完成資源整合,推動應用建設,以太坊的未來仍然光明。關鍵在於如何打破現有的固化結構,激發生態的創新活力,並有效整合和分配資源,以推動整個生態系統的持續發展和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