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廣場 #Gate品牌蓝创作挑战# 💙
用Gate品牌藍,描繪你的無限可能!
📅 活動時間
2025年8月11日 — 8月20日
🎯 活動玩法
1. 在 Gate廣場 發布原創內容(圖片 / 視頻 / 手繪 / 數字創作等),需包含 Gate品牌藍 或 Gate Logo 元素。
2. 帖子標題或正文必須包含標籤: #Gate品牌蓝创作挑战# 。
3. 內容中需附上一句對Gate的祝福或寄語(例如:“祝Gate交易所越辦越好,藍色永恆!”)。
4. 內容需爲原創且符合社區規範,禁止抄襲或搬運。
🎁 獎勵設置
一等獎(1名):Gate × Redbull 聯名賽車拼裝套裝
二等獎(3名):Gate品牌衛衣
三等獎(5名):Gate品牌足球
備注:若無法郵寄,將統一替換爲合約體驗券:一等獎 $200、二等獎 $100、三等獎 $50。
🏆 評選規則
官方將綜合以下維度評分:
創意表現(40%):主題契合度、創意獨特性
內容質量(30%):畫面精美度、敘述完整性
社區互動度(30%):點讚、評論及轉發等數據
美國比特幣持有者分析:年輕男性羣體爲主 政治傾向影響微弱
美國比特幣持有者畫像研究:人口、政治與道德的深度剖析
近期,一項關於美國比特幣持有者的研究報告引起了廣泛關注。該報告從人口特徵、政治傾向和道德基礎三個維度分析了美國比特幣的採用情況,旨在探討除標準人口統計數據外,可能影響比特幣持有和態度的其他因素。
主要發現
年輕男性更傾向持有比特幣:比特幣持有者通常年齡較輕且以男性爲主,但在種族、民族、收入、教育和金融素養等方面,他們與美國整體人口相似。
政治因素與比特幣持有無關:盡管不同政黨對比特幣的態度差異明顯,但研究結果顯示,比特幣持有情況與政治傾向之間並無顯著關係。各政治背景下的比特幣持有者數量基本相當。
價值觀對比特幣持有的影響:研究採用道德基礎理論分析了比特幣持有者的價值觀和身分認同。結果表明,比特幣持有情況與特定道德基礎並無明顯相關性。相比之下,對比特幣概念的理解、對其協議和資產的認可,以及對比特幣的道德感知更能影響持有決策。
研究背景
盡管比特幣已廣爲人知,但關於其持有者的詳細信息仍然有限。約95%的美國人了解比特幣概念,約七分之一的美國人目前擁有比特幣,但具體數據仍然稀缺。
此前雖有類似研究,但往往存在樣本量小、研究範圍過廣或僅關注少數指標等局限性。多數研究討論的是加密貨幣整體,而非專注於比特幣。因此,這項研究特別聚焦於比特幣,並將研究範圍限定在美國。
研究團隊與專業機構合作,調查了3,538名成年美國人,收集了受訪者的人口統計信息、道德傾向及對比特幣的態度。數據收集分兩階段進行:2023年11月收集了3,022名受訪者的初始樣本;2024年3月補充了516名受訪者,重點探討比特幣ETF對公衆認知的影響。
人口統計特徵分析
研究發現,美國的比特幣持有者羣體呈現多元化特徵。在種族、民族、宗教、婚姻狀況、收入、教育水平或金融素養方面,比特幣持有者與非持有者之間無顯著差異。然而,比特幣持有者在年齡和性別上有明顯不同:他們更傾向於年輕和男性。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性別不平衡現象在國際樣本中不太明顯,主要在美國的研究中表現突出。
政治傾向對比特幣持有的影響
從政治角度看,比特幣持有者與非持有者無顯著差異。盡管比特幣自問世以來一直受到各政治派別的批評,近年來尤其受到政治左翼的攻擊,而其最堅定的支持者往往是共和黨人和自由意志主義者,但研究結果表明,比特幣持有者的政治分布與非持有者非常相似,大多數人集中在政治光譜的中間位置。
相較於非持有者,比特幣持有者更可能認爲自己處於極端位置,具體表現爲更多人認爲自己是非常自由派或非常保守派。然而,總體來看,比特幣持有者在政治上的分布與整體美國人口沒有顯著差異。這表明,比特幣所有權與政治因素並無直接關係。
道德基礎與比特幣持有者的關聯
研究採用道德基礎理論探討了比特幣持有者的道德傾向。結果顯示,比特幣持有者呈現出獨特特徵:他們更關注文化自由和平等;在聖潔和忠誠上與保守派相當,在關愛上與自由派相當,而在經濟自由和權威主義上則處於自由派和保守派之間。
這表明比特幣持有者在道德取向上具有獨特的多元性和復雜性,不完全符合傳統的自由派或保守派分類。
影響比特幣持有的關鍵因素
研究發現,四個關鍵認知因素顯著影響了一個人是否持有比特幣:
比特幣持有者普遍對其技術更有信心,並認爲比特幣在道德上是積極的。而非持有者則表現出不信任或中立的態度。這些認知因素是決定是否持有比特幣的關鍵。
結論
研究表明,比特幣的擁有與特定的社會或政治身分無關,而與個體的知識水平和對比特幣的認知密切相關。比特幣持有者往往是那些對技術有深入了解、認爲其有實際用途、值得信賴並且在道德上可接受的人羣。
這意味着,比特幣的普及並非局限於某個特定的政治派別或社會羣體,而是受到個人對技術理解和接受程度的驅動。比特幣的未來發展潛力取決於公衆對其價值和用途的認識,而非政治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