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 Alpha 限時賞金活動第三期上線!
在 Alpha 區交易熱門代幣,瓜分 $30,000 獎池!
💰 獎勵規則:
1️⃣ 連續2日每日交易滿 128 USDT,即可參與共享 $20,000 美金盲盒獎勵
2️⃣ 累計買入 ≥1,024 USDT,交易量前100名可直領獎勵 100美金盲盒
⏰ 活動時間:8月29日 16:00 — 8月31日 16:00 (UTC+8)
👉 立即參與交易: 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841
#GateAlpha # #GateAlphaPoints # #onchain#
當資本飛輪停轉,DAT崩盤潮下該如何生存?
假設幣股DAT前期的崩盤是不可避免的,那麼對投資者來說,我們應該如何應對?應當採取什麼策略?有什麼算法和標準?市場上是否有成功的案例? 它們的核心競爭優勢是什麼?
閱讀導覽:
1.還沒看過上篇的小夥伴建議先去:《腰斬之後怎麼走?解碼DAT企業的反脆弱機制與破局密碼》
2.如果單純想看案例分析的,可以往下閱讀。
第四部分:“護城河”的真相與DAT模式的未來
在理解了“幣股”的運作機制和風險之後,一個核心問題浮出水面:DAT類公司的長期競爭力及其“護城河”究竟是什麼?它們的未來又將走向何方?
4.1. 護城河的真相:一個依賴市場情緒的“資本飛輪”
DATs真正的“護城河”並非源於其業務本身,而是一種高度情景化且脆弱的融資優勢。其核心競爭力,正是流動性-融資成本強大的循環:“融資能力 → 購買更多幣 → 提升投資者回報預期 → 吸引更多流動性 → 降低融資成本 → 進一步增強融資能力”。這個機制,即“資本飛輪”,是理解其商業模式的本質。
正向循環(牛市中):
這個飛輪在牛市中能產生強大的正向驅動力。
反向毀滅(熊市中):
然而,這個強大的引擎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它完全依賴於持續的牛市情緒和高企的股票溢價。一旦市場轉向,飛輪會迅速反向旋轉,變成“死亡螺旋”:
因此,DATs的護城河極其狹窄且不穩定,因爲它完全依賴於善變的資本市場情緒。一旦市場情緒逆轉,溢價消失,這條護城河便會瞬間幹涸,公司將失去其唯一的競爭優勢。
4.2. 比較案例研究:戰略的實踐與變異
盡管基本模式相似,但不同的 DATs 在具體戰略執行上展現出顯著差異,這些差異反映了它們對自身定位、市場環境和監管約束的不同理解。
Strategy Inc. (MSTR) - 激進的先行者
作爲模式的開創者,MicroStrategy 的策略最爲激進。它不僅大量使用各類債務工具(如可轉換債券)來最大化槓杆,其創始人 Michael Saylor 還通過其強大的個人品牌和持續的布道,爲公司塑造了一種“軟性護城河”。他成功地將 MicroStrategy 與BTC深度綁定,使其成爲全球投資者心中最知名的BTC代理股票,這種品牌認知度在一定程度上鞏固了其 mNAV 溢價。
Metaplanet Inc. (3350.T) - 靈活的國際適應者
Metaplanet 的案例展示了 DAT 模式如何根據特定國家或地區的市場環境進行創新和調整。其策略巧妙地利用了日本獨特的宏觀和監管環境:
Semler Scientific (SMLR) - 謹慎的業務整合者
Semler Scientific 代表了另一種更爲保守的策略——“慢錢”(Slow Money)模式。該公司計劃利用其核心醫療保健業務產生的穩定現金流,來逐步、審慎地購買BTC,旨在實現對股東更具“增值性”的資產積累。這種模式理論上更爲可持續,因爲它不完全依賴於外部融資。然而,其挑戰在於,公司的核心業務正面臨增長瓶頸和監管壓力,這使得其產生足夠現金流來支持大規模BTC購買的敘事變得復雜化。
Tron Inc. (TRON) - 反向合並與混合模式
Tron Inc. 的案例展示了一種非傳統的上市路徑和業務結構。該公司前身爲 SRM Entertainment,通過與 TRON DAO 的反向合並進入公開市場,並更名爲 Tron Inc.。這種策略使其能夠快速成爲一家納斯達克上市公司,並專注於建立TRX代幣的財政儲備。其獨特之處在於混合業務模式:它保留了原有的爲大型娛樂場所(如迪士尼和環球影城)設計和制造定制商品的業務,同時開拓了區塊鏈財政戰略。此外,該公司積極利用其TRX儲備進行質押,通過JustLend等平台產生高達10%的年化收益,這爲其運營提供了非稀釋性的現金流。(從鳥瞰的角度,$TRX token並沒有離開Tron network,這是)
BitMine Immersion Technologies (BMNR) - 激進的以太坊巨鯨
BitMine (BTMR) 代表了DAT模式向BTC以外資產的激進擴張。該公司從BTC挖礦業務轉型,專注於成爲全球最大的以太坊(ETH)企業級持有者,並設定了持有流通中ETH總量5%的宏大目標。其策略以驚人的融資速度爲特點,通過大規模的私募配售(PIPEs)和股權融資,在短時間內積累了價值數十億美元的ETH儲備。這種激進的積累策略吸引了包括Peter Thiel的Founders Fund和Stanley Druckenmiller在內的高規格投資者,並由Fundstrat的Tom Lee擔任董事長。然而,BMNR的股價表現極其不穩定,經歷了數千個百分點的暴漲後又大幅回調,凸顯了其高風險、高回報的特性。由於其核心業務(挖礦)收入微薄且處於虧損狀態,其估值幾乎完全由市場對ETH價格的預期和對其融資能力的信心所驅動。
主要DATs戰略對比分析
4.3. 下一次進化:“生產性財政”
面對被動持有策略的內在脆弱性,DAT 模式正迎來一次重要的進化,即從“被動財政”(Passive Treasury)轉向“生產性財政”(Productive Treasury)。
傳統的BTC財政策略,本質上是一種被動的“數字黃金”策略,資產本身不產生任何現金流。而“生產性財政”模式則專注於持有那些能夠通過網路原生機制產生收益的數字資產,主要是採用POS共識機制的公鏈代幣,如以ETH和 SOL。
通過將持有的 ETH 或 SOL 進行Staking,公司可以直接從協議中獲得以代幣計價的獎勵。這種質押收益是一種內生的、加密原生的“利息”,它不依賴於傳統信貸市場,爲公司提供了穩定的、非稀釋性的現金流來源。這種模式的出現,標志着 DATs 可能從純粹的金融工程載體,轉變爲擁有真實加密原生業務的運營公司。例如,DeFi Development Corp. (DFDV) 等公司正專注於積累 SOL 並通過運營驗證節點來產生質押收益。(TRON Inc也算是走在時代的前沿)
這種向“生產性財政”的演變,是對被動持有模式護城河過於脆弱這一現實的戰略回應。通過創造內生的、與資本市場情緒脫鉤的現金流,這些公司正在嘗試構建一條更寬、更深的經濟護城河,從而降低其對牛市中融資能力的極端依賴,並爲其長期生存和發展提供更堅實的基礎。
第五部分:總結——穿越迷霧看本質
對於希望投資此類公司的投資者,必須摒棄將其視爲簡單“加密資產股票”的看法,而是應將其作爲一種高度投機性的、主動管理的槓杆基金來評估。其最終的投資表現,取決於以下四個核心變量的復雜互動:
以Strategy InBTC爲例,在評估“幣股”時,應重點監控以下關鍵指標,而非僅僅關注公司宣布的BTC總持有量:
Strategy Inc. (MSTR) 的股權稀釋與每股BTC持有量分析
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驅動DAT在牛市中股價飆升的“資本飛輪”,恰恰也是導致它們在熊市中加速下跌的根本原因。其核心商業模式——通過利用高企的股價溢價來融資購買更多資產——本身就是一把雙刃劍。這種對資本市場情緒的極端依賴,決定了它們的命運必然與市場的週期性波動緊密相連。
願我們始終保持着一顆敬畏市場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