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抢滩香港:为什么是现在?“大厂”瞄准稳定币,小米、蚂蚁、京东均已布局。—香港稳定币牌照争夺战背后的全球金融变局



蚂蚁国际与蚂蚁数科计划申请香港稳定币牌照,连连数字也正探讨在港申请牌照。小米旗下天星银行宣布与京东旗下京东币链科技达成稳定币合作,京东币链科技也已成为香港金管局首批稳定币发行人“沙盒”参与者。稳定币市场迅速扩张,全球总市值已攀升至约2463.82亿美元。在国际市场,美国银行、PayPal等纷纷宣布研发稳定币,瞄准跨境支付市场。万事达卡2025年4月新增“稳定币结算”选项,推动商户采用。

香港稳定币牌照争夺战背后的全球金融变局

1. 巨头抢滩香港:为什么是现在?
香港《稳定币条例》的生效(2025年8月1日)直接触发了这场“牌照竞赛”,其核心吸引力在于:
政策红利:香港明确1:1储备、透明赎回等规则,为稳定币提供合规出口,避免美国SEC式的监管拉锯战。
跨境跳板:香港的资本自由流动+人民币离岸中心地位,成为中资企业(蚂蚁、京东)和国际机构(万事达卡、PayPal)的战略交汇点。
沙盒优势:金管局“沙盒”机制(如京东币链科技入选)允许试错,降低合规成本。

巨头动机对比:

2. 全球稳定币战场:从技术竞争到“合规殖民”
美国:Circle(NYSE上市)和PayPal依托美元霸权主攻B2C支付,但受《GENIUS法案》合规成本压制。
欧洲:卢森堡、瑞士以“轻型牌照”吸引中小机构,但市场规模有限。
香港特殊角色:成为中美监管模式之间的“中间走廊”——既接受法币锚定(如港元、人民币),又允许部分通证化资产实验。

数据印证趋势:
全球稳定币市值2463.82亿美元中,美元稳定币(USDT、USDC)占比超80%,但港元、新加坡元稳定币年增速达217%(Chainalysis2025Q2)。
万事达卡“稳定币结算”选项已覆盖全球23万家商户,证明传统金融正主动融合加密支付。

3. 风险与挑战:繁荣下的暗流
监管套利风险:部分企业可能利用香港牌照“洗白”高风险业务(如无储备超发)。
技术黑箱:蚂蚁、京东等中心化巨头的稳定币算法透明度存疑,或引发“Libra式”监管反弹。
地缘博弈:若美国将香港稳定币视为“数字人民币渗透工具”,可能施加二级制裁。

4. 未来推演:20252026三大关键节点
1. 牌照发放结果(2025Q4):首批持牌机构将获得先发垄断优势,尤其是跨境汇款场景。
2. 人民币稳定币破冰:若蚂蚁获批发行CNH锚定币,可能触发全球央行数字货币(CBDC)竞争升级。
3. 美联储反应:美国可能加速数字美元立法,以对冲香港的规则影响力。

5. 香港的“数字金融中心”野望
这场牌照争夺不仅是企业竞赛,更是香港重塑国际金融格局的赌注——通过稳定币打通“法币加密货币CBDC”三角关系,成为Web3时代的纽交所+SWIFT复合体。而蚂蚁、京东等玩家的成败,将直接检验中国科技金融的全球化能力。

香港稳定币牌照的推进将对区块链行业带来三大积极影响:
1. 合规稳定币的大规模采用:将为区块链引入海量传统金融资金和用户,大幅提升主流认可度。
2. 监管框架的明确:将促使公链、DeFi等基础设施加速合规化改造,推动技术更安全透明。
3. 持牌机构与区块链的结合:将催生更多跨境支付、供应链金融等真实商业应用场景,让区块链技术真正落地创造价值。这些变化将共同推动区块链从边缘创新走向金融主流。

#内容挖矿,赚最高达10%返佣# #contentstar# #NADA#
OP2.94%
PI2.06%
ZBAI2.37%
ETH0.37%
BTC0.89%
post-image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评论
  • 分享
评论
0/400
暂无评论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