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健,是 Gate 持续增长的核心动力。
真正的成长,不是顺风顺水,而是在市场低迷时依然坚定前行。我们或许能预判牛熊市的大致节奏,但绝无法精准预测它们何时到来。特别是在熊市周期,才真正考验一家交易所的实力。
Gate 今天发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报告。作为内部人,看到这些数据我也挺惊喜的——用户规模突破3000万,现货交易量逆势环比增长14%,成为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实现双位数增长的平台,并且登顶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约交易量屡创新高,全球化战略稳步推进。
更重要的是,稳健并不等于守成,而是在面临严峻市场的同时,还能持续创造新的增长空间。
欢迎阅读完整报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央行数字货币研发提速 多家机构专利布局深化
央行数字货币研发提速,多家机构专利布局显现
随着央行再度强调推进法定数字货币研发工作,数字货币板块迎来集体上涨。有分析认为,央行数字货币或将在疫情后加速推出,试点可能率先在几家大型银行之间展开。这将给银行业带来系统升级需求,包括核心系统、数据库、ATM机等软硬件的改造,以及个人终端和POS机的更新。同时,数字货币的发行也将推动电子票据的普及,加密技术将贯穿整个产业链。
据了解,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已获得76项相关专利,若包括正在审核的专利,总数达到86项。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12月以来,该所公布了多项关键专利,涵盖数字货币的额度回收、投放、流通和生成等方面。这表明从技术层面来看,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准备工作可能已经就绪。
除了央行层面的努力,配套机构的支持也不可或缺。通过专利检索发现,支付宝和工商银行近年在央行数字货币方面有较多专利申请,成为推动项目的主力。而此前提及的电信运营商、其他大型银行以及部分支付平台,目前尚未公开直接相关的专利。
支付宝近期公布了五项与央行数字货币相关的专利,涉及发行、交易记录、数字钱包、匿名交易支持等方面,基本实现了对数字货币发行的全面支持。工商银行则在"双离线支付"等难点问题上有所突破,提出了基于软件层面的解决方案,可能更易于市场推广。
虽然其他机构未见直接相关专利公布,但在区块链领域也有所布局。多家大型银行已推出基于区块链的金融服务平台,某电信运营商也对数字货币钱包和交易进行了研究。此外,一些科技公司和金融科技企业也在为央行数字货币的推广做技术储备。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近期表示,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特性与央行集中管理的要求存在冲突,目前不建议基于区块链改造传统支付系统。这意味着央行数字货币的技术路线并不局限于区块链,其他方案同样在考虑之中。
尽管如此,业内专家指出,各国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央行数字货币实验仍在快速推进,涉及隐私保护、数据安全、交易性能等多个方面。随着各国央行数字货币推出日期临近,相关产业链的竞争与合作态势将愈发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