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征文活动第三期# 正式启动!
🎮 本期聚焦:Yooldo Games (ESPORTS)
✍️ 分享独特见解 + 参与互动推广,若同步参与 Gate 第 286 期 Launchpool、CandyDrop 或 Alpha 活动,即可获得任意奖励资格!
💡 内容创作 + 空投参与 = 双重加分,大奖候选人就是你!
💰总奖池:4,464 枚 $ESPORTS
🏆 一等奖(1名):964 枚
🥈 二等奖(5名):每人 400 枚
🥉 三等奖(10名):每人 150 枚
🚀 参与方式:
在 Gate广场发布不少于 300 字的原创文章
添加标签: #Gate广场征文活动第三期#
每篇文章需 ≥3 个互动(点赞 / 评论 / 转发)
发布参与 Launchpool / CandyDrop / Alpha 任一活动的截图,作为获奖资格凭证
同步转发至 X(推特)可增加获奖概率,标签:#GateSquare 👉 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6907
🎯 双倍奖励机会:参与第 286 期 Launchpool!
质押 BTC 或 ESPORTS,瓜分 803,571 枚 $ESPORTS,每小时发放
时间:7 月 21 日 20:00 – 7 月 25 日 20:00(UTC+8)
🧠 写作方向建议:
Yooldo
加密货币领域的"空气项目":为何估值反而更高
加密货币领域的"空气"项目为何估值高?
在加密货币世界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只有华丽网站却能募集巨额资金的项目。这种现象并非偶然,而是博弈论在发挥作用。
回想美剧《硅谷》中的场景:没有营收的公司估值反而高于盈利公司。风投解释说:"展示营收会引发'多少'的问题,而无营收则让人畅想无限可能。"
加密货币领域将这一逻辑推向极致:项目越虚无缥缈,筹资能力反而越强。这并非缺陷,而是该领域最具盈利性的特征。
现实限制估值
拥有实际产品意味着面对事实:
相比之下,仅有白皮书的项目潜力仅受限于想象力。
这造成了一个怪现象:实干项目反而受到市场惩罚。
信息不对称的博弈
加密货币募资涉及以下几方:
对于无产品的创始人,制胜策略很明确:
表述越模糊,越难被证伪。功能越少,暴露缺陷的机会也越少。
为何没人要求更好的结果
类似"囚徒困境",加密货币投资也存在这样的困境:如果每个人都要求看到可行产品再投资,市场会更健康。
但等待就意味着错过早期高额回报。最早入场者往往获利最多,即便项目最终失败。
因此,看似明智的个人决策(仅凭承诺就早早入场)导致了愚蠢的集体结果(重噱头轻实质)。
梦想与现实的交易
一篇Medium文章就能宣称颠覆一切,捕获万亿美元价值。
而实际有代码的项目必须面对:
这催生了所谓的"扯淡溢价"—— 因脱离现实约束而获得的估值溢价。
炒作合力
当难以辨别项目质量时,人们会寻找相同信号:
无产品项目可将所有资源用于制造这些信号,而非开发。
在加密货币领域,营销始终胜过开发。
现实案例
加密货币领域埋葬了数十亿美元的白皮书,印证了上述理论:
这些案例显示:承诺越抽象或技术越复杂,筹资越多,最终失败也越惨重。
为何这种情况持续存在
从逻辑上讲,投资者应该要求看到可行产品。
但博弈论解释了为何这不会发生:
这就是为何无产品项目持续比实干项目筹得更多资金。
游戏规则没问题,只是有人玩得太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