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rotocol V2:低门槛高流动性的RWA国债代币新选择

robot
摘要生成中

RWA国债代币市场的新玩家:TProtocol V2

当前市场上的RWA国债代币产品各有优缺点。MakerDAO虽然利息高,但其操作复杂,除了购买国债还涉及小额贷款业务。而Ondo虽然专注于国债,但其准入门槛高,需要KYC验证,且流动性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市场迫切需要一个资产纯净、门槛低、流动性好的国债代币产品。TProtocol V2应运而生,旨在解决当前RWA国债代币市场的痛点。

浅析TProtocol:RWA流动性中枢,实现高利用率的国债收益

TProtocol本质上是一个借贷产品。以其支持的Matrixdock pool为例,该池允许RWA领域排名前三的Matrixdock使用其发行的国债代币STBT作为抵押,借入USDC。存入USDC的用户则会获得rUSDP,这是一种类似于AAVE的aUSDC的生息代币。

浅析TProtocol:RWA流动性中枢,实现高利用率的国债收益

TProtocol的一大亮点在于其极高的抵押率。STBT借贷的贷款价值比(LTV)高达100.5%,这意味着在极限情况下,利用率可达99.5%,几乎所有的国债收益都可以分配给rUSDP持有者。为了应对如此高利用率可能带来的流动性风险,TProtocol采用了与借款方进行场外交易的模式。对于大额退出,会给予Matrixdock一定时间去变现国债偿还借款;而小额退出则可通过常规提款或在去中心化交易所出售USDP来实现。

浅析TProtocol:RWA流动性中枢,实现高利用率的国债收益

与其他需要KYC验证或仅面向合格投资者的国债代币不同,TProtocol通过机构抵押借贷的模式,将国债代币的收益最大化地传导给USDC存款用户,使普通用户也能享受到国债收益。这一模式不同于此前频频出现问题的机构信用贷,TProtocol专注于专款专用的产品。例如,STBT的投资对象明确限定为短期国债和国债逆回购,并定期发布资产报告,同时与某数据服务平台合作提供储备证明。

尽管如此,TProtocol的模式仍然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对底层国债资产托管机构的信任。为此,TProtocol采取了风险隔离策略,为不同的RWA资产推出独立的资金池。

浅析TProtocol:RWA流动性中枢,实现高利用率的国债收益

在其他方面,TProtocol的设计也较为激进。其治理代币TPS/esTPS的设计类似于某交易平台,存储时间越长,获得的分红越高。此外,TProtocol还设计了iUSDP/USDP双层结构,类似于某质押代币的架构。iUSDP是自动累积收益的rUSDP版本,而USDP则用于在去中心化交易所等平台提供流动性。

这种模式使得TProtocol能够通过激励其他协议的方式提高资本效率,并提升iUSDP的收益,使其有潜力超越普通国债收益。

浅析TProtocol:RWA流动性中枢,实现高利用率的国债收益

目前,RWA领域竞争激烈,某稳定币协议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然而,作为一个超额抵押稳定币,该协议用于购买国债的资产比例是有限的。如果存入该稳定币以赚取利息的用户过多,其利息甚至可能低于国债利率。

总的来说,TProtocol通过机构抵押RWA资产借贷的模式,将纯净的国债代币收益传导给无需KYC的普通用户。同时,借鉴某质押代币的设计模式,TProtocol的收益有望超过基础国债收益。这种创新模式为RWA国债代币市场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浅析TProtocol:RWA流动性中枢,实现高利用率的国债收益

RWA-2.43%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8
  • 分享
评论
0/400
鲸落见证者vip
· 07-29 08:09
又是高收益的新茶圈割~
回复0
VCsSuckMyLiquidityvip
· 07-29 00:39
玩玩看呗 反正也就是割韭菜
回复0
SeeYouInFourYearsvip
· 07-27 04:09
还不如直接买短债~
回复0
TerraNeverForgetvip
· 07-26 23:12
哪儿这么多新玩法 看不懂了
回复0
区块链的薯条vip
· 07-26 22:53
哈 能超国债收益就完事了~
回复0
GateUser-2fce706cvip
· 07-26 22:51
先机已至!明眼人都看得出这就是大势所趋啊
回复0
线下纯韭菜vip
· 07-26 22:50
这国债都玩起概念了?
回复0
薅毛自由职业者vip
· 07-26 22:47
又一个割韭菜的借贷盘?
回复0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