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做市商的生存之道:算法交易背后的精密计算

robot
摘要生成中

揭秘算法做市的内幕逻辑

在当前山寨币流动性匮乏的市场环境下,call option模式成为了做市商的首选策略。这种模式下,做市商拿到项目方的代币后往往会在上市之初就出售,这看似有悖常理,实则是经过精密计算的理性选择。

做市商奉行delta neutral策略,追求稳定收益而非冒险。call option模式本身就限定了代币最高价格,控制了做市商的最大风险。考虑到大多数项目难以长期存活,即便有个别项目在1-2年后价格暴涨,做市收益也足以弥补提前出售造成的损失。

市场背景

目前主流的做市商合作模式包括:

  1. 租借做市机器人 - 项目方提供资金,做市商提供技术支持
  2. 主动做市 - 项目方提供代币,做市商提供资金做市并引导社区
  3. 看涨期权 - 项目方提供代币,做市商提供资金,但可在约定价格低价买入

本文将以最常见的看涨期权模式为例进行分析。

典型的看涨期权做市条款

以下是一个典型的看涨期权做市合约条款示例(合作期12-24个月):

中心化交易所做市义务:

  • 在±2%价格区间内提供买卖单,价差控制在0.1%
  • Binance需各提供10万美元等值买卖单
  • Bybit和Bitget各需提供5万美元等值买卖单

去中心化交易所做市义务:

  • 在PancakeSwap提供100万美元流动性池,50%USDT和50%项目代币

项目方提供300万枚代币(占总供应量2%,当前估值300万美元)

看涨期权条款:

  • 若价格>1.25美元,可1.25美元买入10万枚
  • 若价格>1.50美元,可1.50美元买入10万枚
  • 若价格>2.00美元,可2.00美元买入10万枚

做市商的核心策略

作为严格执行delta neutral策略的做市商,在拿到这300万枚代币后,会采取以下策略:

核心目标与原则

  1. 始终保持delta中性,净仓位(现货+永续合约+LP+期权delta)接近于零
  2. 不承担方向性风险,盈利不依赖代币价格涨跌
  3. 最大化非方向性收益,主要来源包括:
    • 中心化交易所买卖价差
    • 去中心化交易所LP手续费
    • 对冲场外期权的波动率套利
    • 有利的资金费率

初始设置与关键第一步:对冲

这是整个策略中最关键的一步。

资产与义务盘点:

  • 收到300万枚代币,需要在未来偿还
  • 做市义务需要部署70万枚代币和70万USDT

初始净敞口计算:

  • 300万枚代币 - 70万枚(做市库存) - 70万枚(换取USDT) = 160万枚未对冲敞口

初始对冲操作:

  • 立即卖出230万枚代币
  • 70万枚换取做市所需USDT
  • 160万枚对冲剩余头寸

这样可以满足运营需求,实现真正的delta中性,锁定风险。

动态对冲

初始对冲后,需要持续动态对冲:

  • 中心化交易所做市:买单成交就做空永续合约,卖单成交就做多永续合约
  • 去中心化交易所LP:持续计算LP的delta,用永续合约反向对冲

期权策略

期权策略是实现超额利润的关键:

  • 使用期权定价模型计算总delta,在永续合约市场对冲
  • 通过gamma scalping在价格波动中获利:
    • 价格上涨时,增加空头对冲
    • 价格下跌时,减少空头对冲
  • 在行权价附近:
    • 当期权变为实值时,对冲空头头寸会迅速增加
    • 行权时,用低价从项目方买入代币,立即高价卖出,同时平掉对冲仓位

这个策略将复杂的做市协议分解为一系列可量化、可对冲、可盈利的风险中性操作。做市商的成功在于卓越的风险管理能力和技术执行力,而非市场预测。

总的来说,做市商一开始就出售代币并不是恶意,而是在现有机制下的理性选择。市场是残酷的,看似最优的条款往往隐藏着精密的计算。我们应该保持敬畏之心,深入理解市场算法的内在逻辑。

CAKE-1%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5
  • 分享
评论
0/400
StableGeniusvip
· 07-29 17:18
控制好策略最重要
回复0
币圈007vip
· 07-29 17:12
全靠技术对冲吃饭
回复0
GateUser-9ad11037vip
· 07-29 17:07
风控才是关键啊
回复0
割肉艺术家vip
· 07-29 17:04
就是个对冲高手
回复0
BlockchainBouncervip
· 07-29 16:49
轻松躺赚不如对冲
回复0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