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哪些银行申请了香港稳定币牌照?

2025年8月1日,香港《稳定币条例》正式生效。在此背景下,全球金融机构纷纷将目光投向这片充满机遇的沃土。其中,中资银行的动向尤为引人注目,它们的参与不仅是商业布局,更被视为具有深远战略意义的风向标。

截至8月底,已有高达77家机构向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表达了申请牌照的意向,但金管局已明确表示,首阶段只会发放极少数牌照。在这场“百里挑一”的角逐中,哪些中资银行已经入场,成为了市场关注的焦点。

不止中资银行

据悉,至少有两家中国顶级的国有银行通过其香港子公司,明确表达了申请稳定币牌照的意向。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有限公司 (ICBC (Asia)) 据香港媒体《信报》报道,作为中国资产规模最大的银行在香港的分支机构——工银亚洲,已经向金管局表达了申请意向。这一举动意义重大,它不仅代表着中资银行对香港Web3.0发展路径的高度认可,更可能与人民币国际化的长远战略目标遥相呼应,探索在香港这一离岸中心,推出受监管的、与离岸人民币(CNH)挂钩的稳定币的可能性。 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 (BOCHK) 中银香港不仅有意申请牌照,更已为此设立了专门的工作小组,积极推进相关进程,力求成为首批持牌机构,这意味着香港三大发钞行中的两家均已入场(另一家为渣打银行)。中银香港作为香港主要的商业银行集团,其参与稳定币牌照的申请同样被市场寄予厚望。外界普遍解读,中银香港若能成功获批,其业务不仅将深刻影响香港本地的数字资产生态,更有可能与离岸人民币(CNH)挂钩的稳定币发展产生联动,成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试验田”。

这两大国有银行的参与,清晰地勾勒出一条由传统金融巨头主导香港稳定币市场的路径。这与欧美市场多由新兴金融科技公司引领的局面形成鲜明对比,也凸显了香港希望将稳定币纳入成熟、稳健的金融监管体系之下的决心。

尽管中资银行来势汹汹,但它们面临的竞争同样异常激烈。香港的稳定币牌照争夺战,是一场全球顶级金融机构的同台竞技。

国际银行巨头:作为香港市场的另外两家发钞行,汇丰银行(HSBC)和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也有表态申请。汇丰银行虽然表态更为审慎,但也明确表示正在“密切关注并积极探索”稳定币领域的机遇。而作为首批积极参与香港金管局“金融科技监管沙盒”的机构之一渣打银行,行动尤为积极,通过与香港电讯和知名Web3公司Animoca Brands成立合资企业Anchorpoint,最早便公开宣布申请意向,在技术布局和市场准备上占据了一定的先发优势,因此市场普遍认为,渣打银行极有可能成为首批获得香港官方稳定币牌照的金融机构之一。

科技与互联网企业:除了银行,来自科技领域的巨头同样不容小觑。例如,蚂蚁集团和京东集团的关联公司也对牌照表现出浓厚兴趣,它们希望借助自身庞大的电商和支付网络,将稳定币应用于跨境支付等场景,打造新的数字资产入口。

入局战略考量

为何这些平日里以稳健和风控为金科玉律的传统银行巨头,会如此积极地投身于这个看似充满变数的加密货币领域?这背后,既有应对颠覆性威胁的“生存焦虑”,也有抓住时代机遇的“巨大野望”。

首先,在过去几年,由Tether(USDT)和Circle(USDC)等加密原生公司发行的美元稳定币,已经建立起了庞大的、市值数千亿美元的支付和结算网络。传统银行深知,如果未来的全球商业、贸易乃至个人支付,都开始普遍使用这些非银行发行的稳定币进行,那么银行的角色将被严重削弱,最终可能沦为单纯的、利润微薄的“法币出入金通道”,即被“管道化”。因此,亲自下场发行由自身信用背书、受严格监管的“银行系”稳定币,是捍卫其在支付和结算领域核心地位的必然选择。

其次,银行巨头们看到的,远不止是替代现有稳定币。它们真正觊觎的,是未来规模可能达到数十万亿美元的“代币化经济”的巨大蛋糕。无论是房地产、私募股权、债券,还是艺术品、碳信用等真实世界资产(RWA),未来都可能被代币化,在区块链上进行高效、透明的流转和交易。而所有这一切交易的完成,都需要一个稳定、可信、高效的链上结算工具。银行发行的稳定币,正是扮演这个“未来经济血液”角色的完美载体。谁掌握了稳定币,谁就掌握了未来代币化经济的底层结算权和核心入口。

最后,在经历了Terra等加密平台崩盘的信任危机后,市场对资产安全和合规性的要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传统银行认为,它们手中握有一张无可比拟的“王牌”——即数百年积累下来的品牌信誉和在严格监管下运营的合规能力。由汇丰、工银、渣打等名字背书的稳定币,对于机构投资者和风险厌恶型用户而言,其吸引力不言而喻。

不过,尽管前景广阔,但通往成功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香港金管局设立的门槛极高,申请机构必须在资本充足率、储备资产管理、风险控制、反洗钱(AML)和客户身份识别(KYC)等方面满足严苛的要求。有申请者坦言,这些要求比预想的更为严格。

此外,香港还面临着来自美国和欧洲的竞争压力。美国近期通过的《GENIUS法案》和欧洲的《加密资产市场法规》(MiCA)已经为美元和欧元稳定币建立了清晰的监管框架,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全球市场的主导地位。香港稳定币若想在全球范围内获得广泛应用,仍需克服诸多挑战。

结论

总而言之,传统银行的接连入局,不仅为香港稳定币竞赛增添了浓重的“国家队”色彩,更标志着传统金融体系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拥抱数字资产革命。

这场牌照争夺战的结果,预计最快将在2026年初揭晓。届时,无论花落谁家,都将深刻地重塑亚洲乃至全球的数字金融版图。而中资银行在其中的角色和表现,无疑将是这场变革中最值得关注的篇章之一。

#RWA总规模持续增长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评论
0/400
暂无评论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