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eam Finance 收益型穩定幣 xUSD 宣稱 TVL 達 5 億美元並提供 15%-20% 年化收益,實際真實存款僅 1 億美元,透過循環借貸放大至 5 億規模。11 月 4 日擠兌潮中,xUSD 暴跌至 0.058 美元,這場穩定幣脫鉤慘劇揭示循環借貸的死亡螺旋風險。
xUSD 是由 DeFi 協議 Stream Finance 推出的「收益型穩定幣」。根據 Stream Finance 宣稱,xUSD 的 TVL(即 Total Value Locked,指用戶存入該協議的資產價值,通常用於衡量協議的資金規模和用戶參與度)在 2025 年 11 月初已經達到 5 億美金。透過複雜的衍生品策略,xUSD 能夠為持有者提供年化約 15% 至 20% 的穩定收益。
這種高收益承諾在低利率環境下極具吸引力。傳統銀行存款利率通常不到 1%,而 xUSD 承諾的 15%-20% 年化收益是其 15 倍以上。對於尋求收益的投資者而言,這種回報率難以抗拒。然而,高收益背後隱藏的風險往往被華麗的包裝所掩蓋。
xUSD 並非法幣抵押型穩定幣,主要透過「Delta 中性策略」實現穩定。穩定幣透過 Delta 中性策略實現穩定的核心機制是:以加密資產作為抵押品,同時在永續合約或期貨市場建立與現貨等值的空頭倉位,使組合的整體 Delta 值趨近於零,從而抵消價格波動風險。協議透過演算法自動監控抵押品價值變化,動態調整衍生品頭寸規模,確保 Delta 始終接近中性。
這種設計使穩定幣無需 100% 法幣儲備即可獲得「合成美元」的穩定性,同時透過資金費率與質押收益為持幣者提供額外回報。理論上,這是一個完美的設計。然而,「Delta 中性策略」在理論上是完美的,但在實操中面臨多種風險。在極端行情下,衍生性商品市場可能出現流動性枯竭,無法及時建立或調整避險部位。且 Delta 中性策略高度依賴交易所的保證金與清算機制,一旦市場劇烈波動觸發集中清算,可能引發連鎖反應,導致對沖失敗。
(來源:CoinMarketCap)
2025 年 10 月 11 日,全球加密貨幣市場遭遇極端波動。xUSD 的底層套利策略依賴於市場價格的正常關係,但短時劇烈波動導致了其期貨和現貨頭寸之間的價差失控,加之市場流動性急劇枯竭,Stream Finance 的對沖頭寸觸發了自動減倉機制,進而導致頭寸被交易所以不利的價格強制平倉,造成了約 9300 萬美元的巨額虧損。
2025 年 10 月中下旬,陸續有分析師發布報告,指出 xUSD 的儲備資產有重大缺口,並質疑其循環借貸與不透明操作。在此期間,Stream Finance 也未能提供令人信服的鏈上資產儲備證明(PoR)。這種透明度的缺失加劇了市場對 xUSD 穩定性的擔憂。
2025 年 11 月 3 日,知名老牌 DeFi 協議 Balancer 被盜,金額約 1.2 億美金。這次事件引發了整個 DeFi 生態的普遍恐慌,用戶開始大規模從各個協議中撤出資金,xUSD 的持有者也開始大量進行提款申請。雖然 Balancer 被盜與 xUSD 沒有直接關係,但恐慌情緒是會傳染的。
2025 年 11 月 4 日,在巨大的擠兌壓力下,Stream Finance 被迫發佈公告,首次承認在「10 月 11 日的市場事件」中遭受了重大損失。持有者開始不計成本拋售 xUSD,其價格開始自由下跌,並徹底脫鉤。截至 2025 年 11 月 18 日,xUSD 價格已由超過 1 美元下跌至 0.058 美元,跌幅高達 94%。
10 月 11 日:市場極端波動,Delta 對沖失敗,虧損 9300 萬美元
10 月中下旬:分析師質疑儲備缺口,Stream Finance 無法提供 PoR
11 月 3 日:Balancer 被盜 1.2 億美元,DeFi 生態恐慌蔓延
11 月 4 日:Stream Finance 承認重大損失,xUSD 開始崩盤
11 月 18 日:xUSD 價格跌至 0.058 美元(跌幅 94%)
xUSD 最致命的設計缺陷是其透過循環借貸模式放大收益。透過循環借貸的方式,xUSD 以 1 億美元左右的用戶真實存款,放大成約 5 億美元的總部署資產(即宣稱的 5 億美元 TVL)。整個循環的穩定完全依賴 xUSD 價格穩定在 1 美元。一旦 xUSD 貶值,協議將會認為抵押品的價值低於債務價值從而觸發清算,而大量抵押品同時被清算會使其價格承受更大的壓力,引發更大範圍的清算,從而形成一個「死亡螺旋」。
循環貸款的方式在上漲時是槓桿放大器,xUSD 正是透過這種方式實現了 15%-20% 的收益率。但在市場下跌時,也成為了毀滅加速器。正因為其真實存款僅在 1 億美元左右,9300 萬美元的投資損失導致其遭受毀滅性打擊。這意味著幾乎所有的真實存款都被虧損吞噬,協議已經實質上破產。
因此,從交易架構的角度而言,xUSD 雖然在名義上被宣傳為一種高收益的「穩定幣」,但持有人獲得的權益實質上更類似於一個 4 倍槓桿的對沖基金 LP 份額。當然,兩者的風險係數不可同日而語,但大量的持有者卻並未有此認知。這種資訊不對稱是 xUSD 脫鉤事件中最令人遺憾的部分。
除了「穩定幣是否必然穩定」這一對其本質的探討外,使用穩定幣同時也是一種合約關係。在人人都在談論穩定幣的情況下,投資者看過穩定幣的用戶協議嗎?投資人是否知道自己在用戶協議下放棄了哪些權利?
作為一種新興的、高風險的投資方式,無論是交易所、穩定幣、還是各類 DeFi 協議,其用戶協議的主題都是「免責」、「風險自負」。在不同的管轄法律下,有利於專案方/發行方的免責條款的效力問題都是一個重大且複雜的法律問題。但對於普通的投資人而言,知悉自己在用戶協議下放棄了哪些權利、以及該等放棄在法律角度可能造成的不利影響至關重要。
大多數穩定幣的用戶協議包含以下免責條款:發行方不保證代幣價值穩定在錨定價格、技術風險和智能合約漏洞由用戶自行承擔、發行方有權暫停或終止服務而無需事前通知、發行方對市場波動造成的損失不承擔責任、用戶放棄集體訴訟權利改為仲裁。這些條款使得投資者在穩定幣脫鉤時幾乎沒有法律追索權。
xUSD 的脫鉤引發了廣泛的連鎖反應,相關鏈的 TVL 在 48 小時內大幅下降,原生代幣價格暴跌,多個關聯協議陷入流動性危機,並觸發了數百個 DeFi 項目的連環清算。由於發行方匿名、專案及使用者涉及多個司法管轄區等原因,雖然投資者已開始維權程序,但法律層面仍有較大障礙。
那麼,「收益」和「穩定」是否可以兼得?目前主流監管(例如美國《GENIUS 法案》和香港的《穩定幣條例》)選擇的是「穩定」的道路。其合規監管要求包括但不限於:100% 儲備要求,且儲備必須為法幣或合格的國債等高流動性資產;除非出於特定目的,儲備資產不得出質、再質押或重複使用;建立及時贖回流通中支付穩定幣的程序並公開披露審計。
前述要求極大緩解了穩定幣脫鉤的風險,並且為投資者維權提供了一定便利。但需注意的是,主流法域的監管規定,通常都要求受監管的法幣抵押型穩定幣「禁止支付利息」,要求發行方不得僅因持有、使用或保留穩定幣,而向穩定幣的持有人支付任何形式的利息或收益(無論是以現金、代幣還是其他形式的對價)。
該等設定的原因主要在於:穩定幣的設計初衷是作為穩定的交易媒介,而非生息資產;派息可能加重其證券屬性而被納入證券監管;各項合規要求本身會極大限縮穩定幣底層資產生息的途徑,從而在客觀上降低其生息、派息的空間。
但同時,市場對於生息穩定幣的探索從未停止。從法律視角檢視,生息穩定幣的市場發展正呈現出顯著的風險分層與監管適應性挑戰。隨著去中心化金融產品的多樣化,不同結構的生息穩定幣對應著截然不同的法律風險敞口和合規要求。高收益必然伴隨高風險這一基本原則在此領域得到充分體現:追求更高收益的投資者往往需承擔策略複雜性帶來的智能合約風險、底層資產信用風險以及市場流動性風險等多重法律風險。如何實現「透明」和「合規」,如何建立清晰的監管框架,如何實現發行方和投資者利益保護的均衡,是值得持續探討、跟進的話題。
71.95K درجة الشعبية
27.02K درجة الشعبية
60.23K درجة الشعبية
102.92K درجة الشعبية
33.09K درجة الشعبية
xUSD ينهار بنسبة 94% وانهيار الربط! الكشف عن الفخ القاتل في الإقراض الدائري للعملات المستقرة
Stream Finance 收益型穩定幣 xUSD 宣稱 TVL 達 5 億美元並提供 15%-20% 年化收益,實際真實存款僅 1 億美元,透過循環借貸放大至 5 億規模。11 月 4 日擠兌潮中,xUSD 暴跌至 0.058 美元,這場穩定幣脫鉤慘劇揭示循環借貸的死亡螺旋風險。
xUSD 是什麼?收益型穩定幣的華麗包裝
xUSD 是由 DeFi 協議 Stream Finance 推出的「收益型穩定幣」。根據 Stream Finance 宣稱,xUSD 的 TVL(即 Total Value Locked,指用戶存入該協議的資產價值,通常用於衡量協議的資金規模和用戶參與度)在 2025 年 11 月初已經達到 5 億美金。透過複雜的衍生品策略,xUSD 能夠為持有者提供年化約 15% 至 20% 的穩定收益。
這種高收益承諾在低利率環境下極具吸引力。傳統銀行存款利率通常不到 1%,而 xUSD 承諾的 15%-20% 年化收益是其 15 倍以上。對於尋求收益的投資者而言,這種回報率難以抗拒。然而,高收益背後隱藏的風險往往被華麗的包裝所掩蓋。
xUSD 並非法幣抵押型穩定幣,主要透過「Delta 中性策略」實現穩定。穩定幣透過 Delta 中性策略實現穩定的核心機制是:以加密資產作為抵押品,同時在永續合約或期貨市場建立與現貨等值的空頭倉位,使組合的整體 Delta 值趨近於零,從而抵消價格波動風險。協議透過演算法自動監控抵押品價值變化,動態調整衍生品頭寸規模,確保 Delta 始終接近中性。
這種設計使穩定幣無需 100% 法幣儲備即可獲得「合成美元」的穩定性,同時透過資金費率與質押收益為持幣者提供額外回報。理論上,這是一個完美的設計。然而,「Delta 中性策略」在理論上是完美的,但在實操中面臨多種風險。在極端行情下,衍生性商品市場可能出現流動性枯竭,無法及時建立或調整避險部位。且 Delta 中性策略高度依賴交易所的保證金與清算機制,一旦市場劇烈波動觸發集中清算,可能引發連鎖反應,導致對沖失敗。
xUSD 脫鉤完整時間軸與死亡螺旋
(來源:CoinMarketCap)
2025 年 10 月 11 日,全球加密貨幣市場遭遇極端波動。xUSD 的底層套利策略依賴於市場價格的正常關係,但短時劇烈波動導致了其期貨和現貨頭寸之間的價差失控,加之市場流動性急劇枯竭,Stream Finance 的對沖頭寸觸發了自動減倉機制,進而導致頭寸被交易所以不利的價格強制平倉,造成了約 9300 萬美元的巨額虧損。
2025 年 10 月中下旬,陸續有分析師發布報告,指出 xUSD 的儲備資產有重大缺口,並質疑其循環借貸與不透明操作。在此期間,Stream Finance 也未能提供令人信服的鏈上資產儲備證明(PoR)。這種透明度的缺失加劇了市場對 xUSD 穩定性的擔憂。
2025 年 11 月 3 日,知名老牌 DeFi 協議 Balancer 被盜,金額約 1.2 億美金。這次事件引發了整個 DeFi 生態的普遍恐慌,用戶開始大規模從各個協議中撤出資金,xUSD 的持有者也開始大量進行提款申請。雖然 Balancer 被盜與 xUSD 沒有直接關係,但恐慌情緒是會傳染的。
2025 年 11 月 4 日,在巨大的擠兌壓力下,Stream Finance 被迫發佈公告,首次承認在「10 月 11 日的市場事件」中遭受了重大損失。持有者開始不計成本拋售 xUSD,其價格開始自由下跌,並徹底脫鉤。截至 2025 年 11 月 18 日,xUSD 價格已由超過 1 美元下跌至 0.058 美元,跌幅高達 94%。
xUSD 脫鉤時間軸
10 月 11 日:市場極端波動,Delta 對沖失敗,虧損 9300 萬美元
10 月中下旬:分析師質疑儲備缺口,Stream Finance 無法提供 PoR
11 月 3 日:Balancer 被盜 1.2 億美元,DeFi 生態恐慌蔓延
11 月 4 日:Stream Finance 承認重大損失,xUSD 開始崩盤
11 月 18 日:xUSD 價格跌至 0.058 美元(跌幅 94%)
循環借貸的 4 倍槓桿死亡螺旋
xUSD 最致命的設計缺陷是其透過循環借貸模式放大收益。透過循環借貸的方式,xUSD 以 1 億美元左右的用戶真實存款,放大成約 5 億美元的總部署資產(即宣稱的 5 億美元 TVL)。整個循環的穩定完全依賴 xUSD 價格穩定在 1 美元。一旦 xUSD 貶值,協議將會認為抵押品的價值低於債務價值從而觸發清算,而大量抵押品同時被清算會使其價格承受更大的壓力,引發更大範圍的清算,從而形成一個「死亡螺旋」。
循環貸款的方式在上漲時是槓桿放大器,xUSD 正是透過這種方式實現了 15%-20% 的收益率。但在市場下跌時,也成為了毀滅加速器。正因為其真實存款僅在 1 億美元左右,9300 萬美元的投資損失導致其遭受毀滅性打擊。這意味著幾乎所有的真實存款都被虧損吞噬,協議已經實質上破產。
因此,從交易架構的角度而言,xUSD 雖然在名義上被宣傳為一種高收益的「穩定幣」,但持有人獲得的權益實質上更類似於一個 4 倍槓桿的對沖基金 LP 份額。當然,兩者的風險係數不可同日而語,但大量的持有者卻並未有此認知。這種資訊不對稱是 xUSD 脫鉤事件中最令人遺憾的部分。
穩定幣用戶協議:投資者放棄了哪些權利
除了「穩定幣是否必然穩定」這一對其本質的探討外,使用穩定幣同時也是一種合約關係。在人人都在談論穩定幣的情況下,投資者看過穩定幣的用戶協議嗎?投資人是否知道自己在用戶協議下放棄了哪些權利?
作為一種新興的、高風險的投資方式,無論是交易所、穩定幣、還是各類 DeFi 協議,其用戶協議的主題都是「免責」、「風險自負」。在不同的管轄法律下,有利於專案方/發行方的免責條款的效力問題都是一個重大且複雜的法律問題。但對於普通的投資人而言,知悉自己在用戶協議下放棄了哪些權利、以及該等放棄在法律角度可能造成的不利影響至關重要。
大多數穩定幣的用戶協議包含以下免責條款:發行方不保證代幣價值穩定在錨定價格、技術風險和智能合約漏洞由用戶自行承擔、發行方有權暫停或終止服務而無需事前通知、發行方對市場波動造成的損失不承擔責任、用戶放棄集體訴訟權利改為仲裁。這些條款使得投資者在穩定幣脫鉤時幾乎沒有法律追索權。
xUSD 的脫鉤引發了廣泛的連鎖反應,相關鏈的 TVL 在 48 小時內大幅下降,原生代幣價格暴跌,多個關聯協議陷入流動性危機,並觸發了數百個 DeFi 項目的連環清算。由於發行方匿名、專案及使用者涉及多個司法管轄區等原因,雖然投資者已開始維權程序,但法律層面仍有較大障礙。
收益與穩定不可兼得:監管選擇的道路
那麼,「收益」和「穩定」是否可以兼得?目前主流監管(例如美國《GENIUS 法案》和香港的《穩定幣條例》)選擇的是「穩定」的道路。其合規監管要求包括但不限於:100% 儲備要求,且儲備必須為法幣或合格的國債等高流動性資產;除非出於特定目的,儲備資產不得出質、再質押或重複使用;建立及時贖回流通中支付穩定幣的程序並公開披露審計。
前述要求極大緩解了穩定幣脫鉤的風險,並且為投資者維權提供了一定便利。但需注意的是,主流法域的監管規定,通常都要求受監管的法幣抵押型穩定幣「禁止支付利息」,要求發行方不得僅因持有、使用或保留穩定幣,而向穩定幣的持有人支付任何形式的利息或收益(無論是以現金、代幣還是其他形式的對價)。
該等設定的原因主要在於:穩定幣的設計初衷是作為穩定的交易媒介,而非生息資產;派息可能加重其證券屬性而被納入證券監管;各項合規要求本身會極大限縮穩定幣底層資產生息的途徑,從而在客觀上降低其生息、派息的空間。
但同時,市場對於生息穩定幣的探索從未停止。從法律視角檢視,生息穩定幣的市場發展正呈現出顯著的風險分層與監管適應性挑戰。隨著去中心化金融產品的多樣化,不同結構的生息穩定幣對應著截然不同的法律風險敞口和合規要求。高收益必然伴隨高風險這一基本原則在此領域得到充分體現:追求更高收益的投資者往往需承擔策略複雜性帶來的智能合約風險、底層資產信用風險以及市場流動性風險等多重法律風險。如何實現「透明」和「合規」,如何建立清晰的監管框架,如何實現發行方和投資者利益保護的均衡,是值得持續探討、跟進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