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te 廣場「創作者認證激勵計劃」開啓:入駐廣場,瓜分每月 $10,000 創作獎勵!
無論你是廣場內容達人,還是來自其他平台的優質創作者,只要積極創作,就有機會贏取豪華代幣獎池、Gate 精美週邊、流量曝光等超 $10,000+ 豐厚獎勵!
參與資格:
滿足以下任一條件即可報名👇
1️⃣ 其他平台已認證創作者
2️⃣ 單一平台粉絲 ≥ 1000(不可多平台疊加)
3️⃣ Gate 廣場內符合粉絲與互動條件的認證創作者
立即填寫表單報名 👉 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7159
✍️ 豐厚創作獎勵等你拿:
🎁 獎勵一:新入駐創作者專屬 $5,000 獎池
成功入駐即可獲認證徽章。
首月發首帖(≥ 50 字或圖文帖)即可得 $50 倉位體驗券(限前100名)。
🎁 獎勵二:專屬創作者月度獎池 $1,500 USDT
每月發 ≥ 30 篇原創優質內容,根據發帖量、活躍天數、互動量、內容質量綜合評分瓜分獎勵。
🎁 獎勵三:連續活躍創作福利
連續 3 個月活躍(每月 ≥ 30 篇內容)可獲 Gate 精美週邊禮包!
🎁 獎勵四:專屬推廣名額
認證創作者每月可優先獲得 1 次官方項目合作推廣機會。
🎁 獎勵五:Gate 廣場四千萬級流量曝光
【推薦關注】資源位、“優質認證創作者榜”展示、每週精選內容推薦及額外精選帖激勵,多重曝光助你輕
微策略遭 MSCI 踢出指數?比特幣社群抵制摩根大通,撤資 2000 萬美元
MSCI(前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宣布可能在 2026 年 1 月將微策略(MSTR)從其指數中剔除,摩根大通在研究報告中分享了這一消息,引發比特幣社群強烈反彈。房地產投資者兼比特幣倡導者 Grant Cardone 宣布從摩根大通取回 2000 萬美元並起訴其信用卡業務。
MSCI 規則變更引爆微策略指數資格危機
MSCI 的最新消息顯示,這家指數公司制定了納入指數的新標準,很可能在 2026 年 1 月將加密貨幣財務公司從其指數中剔除。這項擬議的上市標準變更將迫使任何資產負債表中加密貨幣佔比達到或超過 50% 的財務公司失去其指數資格。對於微策略而言,這是一個致命打擊,因為該公司持有大量比特幣作為核心策略。
微策略於 2024 年 12 月進入納斯達克 100 指數,該指數涵蓋了這家專注於科技業的證券交易所中市值最大的 100 家公司。這使得微策略能夠從持有納斯達克 100 指數的基金和投資者那裡獲得被動資本流動的收益。被納入主要指數意味著數百億美元的被動型基金必須買入該公司股票,為股價提供強大的結構性支撐。
然而,將加密貨幣國庫公司排除在股票指數之外,可能會引發基金和資產管理公司自動拋售其股票,因為這些基金和資產管理公司必須購買特定類型的金融工具,這可能會對加密貨幣市場產生負面影響。當指數型基金被迫賣出微策略股票時,不僅會壓低 MSTR 股價,還可能間接影響比特幣價格,因為市場會擔憂微策略被迫拋售比特幣以降低加密貨幣持有比例。
MSCI 規則變更的三大影響
被動資金流失:微策略將失去來自納斯達克 100 指數基金的持續買盤支撐
強制拋售壓力:指數型基金必須自動賣出微策略股票,造成股價下行壓力
市場連鎖反應:分析師認為受影響公司突然拋售加密貨幣,可能導致數位資產價格下跌
這些公司將面臨兩種選擇:要麼降低加密貨幣持有量,使其低於納入指數的門檻;要麼失去來自市場指數的被動資金流。對於微策略創始人 Michael Saylor 而言,第一個選項幾乎不可能,因為他的整個策略就是持續買入比特幣作為長期儲備資產。第二個選項則意味著放棄主要指數成分股地位帶來的巨大好處。
比特幣社群發起摩根大通抵制運動
(來源:摩根大通)
摩根大通在一份研究報告中分享了 MSCI 的最新消息,這個舉動被比特幣社群視為對加密貨幣行業的敵意行為。雖然摩根大通只是轉述 MSCI 的決定,但作為消息的傳播者和可能的支持者,這家華爾街巨頭成為了比特幣支持者憤怒的焦點。
房地產投資者兼比特幣倡導者 Grant Cardone 在回應抵制這家金融服務巨頭的呼籲時表示:「我剛剛從摩根大通取回了 2000 萬美元,並正在起訴他們信用卡業務存在不當行為。」這不僅是象徵性的抗議,而是真金白銀的資金撤離,顯示比特幣社群的憤怒已經轉化為實際行動。
隨著網路抵制運動愈演愈烈,比特幣倡導者 Max Keiser 表示:「打垮摩根大通,買入 Strategy 和比特幣。」這句口號迅速在社群中傳播,將對摩根大通的抵制與對微策略和比特幣的支持結合起來,形成了「賣傳統銀行,買加密資產」的鮮明對比。
這場抵制運動的深層邏輯是比特幣社群長期以來對傳統金融體系的不信任。他們認為,華爾街的大型金融機構一直在試圖壓制加密貨幣的發展,因為去中心化的數位貨幣威脅到了銀行的壟斷地位。MSCI 的規則變更被視為傳統金融體系試圖將加密貨幣公司邊緣化的又一次嘗試。
比特幣社群的抵制呼籲在社交媒體上獲得了廣泛響應。數千名加密貨幣投資者表示將關閉摩根大通帳戶,轉向對加密貨幣更友好的金融機構。雖然這些個人行動的經濟影響可能有限,但這場運動的象徵意義更為重要,它顯示了比特幣社群的團結和對傳統金融體系說「不」的決心。
Michael Saylor 回應:微策略不是基金或信託
微策略創始人 Michael Saylor 週五打破沉默,回應了 MSCI 提出的政策變更。他表示:「Strategy 既不是基金,也不是信託,更不是控股公司。」Saylor 強調了微策略與傳統投資工具的本質區別,試圖從定義上挑戰 MSCI 的分類標準。
Saylor 說:「基金和信託被動持有資產。控股公司持有投資。而我們則負責創建、構建、發行和運營結構。」他還補充說,Strategy 是一家「以比特幣為支撐性公司的結構性建築」。這個辯護策略的核心是強調微策略的主動管理特性和業務運營實質,而非單純的資產持有。
這種論述試圖將微策略定位為一家運營型科技公司,恰好選擇將比特幣作為其財務儲備策略,而不是一家被動持有加密貨幣的投資基金。從法律和監管角度看,這個區別可能至關重要,因為它決定了 MSCI 是否有正當理由將微策略排除在指數之外。
Saylor 的回應顯示他不會輕易接受被踢出指數的命運。他可能會採取法律行動或遊說 MSCI 重新考慮其分類標準。此外,微策略還有時間在 2026 年 1 月前調整其策略,雖然大幅降低比特幣持有比例似乎不太可能,但公司可能會探索其他方式來滿足指數納入標準。
這場爭議的最終結果將對整個加密貨幣行業產生深遠影響。如果 MSCI 堅持其立場並將微策略等公司排除在外,可能會阻礙其他上市公司採用比特幣作為財務儲備策略。相反,如果 Saylor 的論述獲得認可,將為更多企業提供信心,將加密貨幣納入其資產負債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