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g này có thể chứa nội dung của bên thứ ba, được cung cấp chỉ nhằm mục đích thông tin (không phải là tuyên bố/bảo đảm) và không được coi là sự chứng thực cho quan điểm của Gate hoặc là lời khuyên về tài chính hoặc chuyên môn. Xem Tuyên bố từ chối trách nhiệm để biết chi tiết.
中国要求“暂停”在香港的RWA代币化?多家券商限制大陆用户开户!
在全球金融市场加速拥抱资产代币化的浪潮中,中国似乎正悄然出手“踩下刹车”。近日,两则看似无关却又内在关联的消息,在金融与科技圈引发了广泛关注:一是传出中国证券监管机构通过“非正式指导”,建议部分中资券商暂停在香港推进的现实世界资产(RWA)代币化业务;与此同时,富途、老虎等广受内地投资者青睐的网络券商,也几乎同步收紧了对中国大陆居民的新开户限制。
这一系列组合拳,不仅凸显了北京对于离岸数字资产热潮的审慎态度与风险管控决心,也再次将中国内地与香港在金融创新领域的监管步调差异摆上台面。这场发生在“一国两制”框架下的监管博弈,究竟释放了何种信号?它又将如何影响香港打造全球虚拟资产中心的雄心、跨境投资者的布局以及RWA这一潜力赛道的未来走向?
香港RWA热潮
所谓的RWA代币化,就是将股票、债券、房地产甚至艺术品等传统世界的实体资产,通过区块链技术转换为数字代币,使其能够在链上进行更高效、透明的交易与流转。凭借其巨大的市场潜力(行业预测其规模有望在2030年从目前的数百亿美元跃升至超过2兆美元),RWA已成为全球金融机构竞相追逐的下一个风口。
香港作为积极拥抱创新的国际金融中心,自然不愿错过这班列车。过去一年,香港倾力将自身打造成亚洲的数字资产枢纽,不仅积极进行RWA代币化的法律层面审查,也吸引了包括中资券商在内的大量企业前来布局。例如,广发证券香港分公司在今年6月便已推出基于美元、港币和离岸人民币的代币化收益产品;房地产开发商新城控股也在香港设立了专门的研究所,推动RWA业务。
然而,正当市场热情高涨之际,来自北京的“非正式指导”如同一阵冷风吹来。据《路透社》等多家媒体引述知情人士消息,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CSRC)在近几周对至少两家头部券商发出了窗口指导,要求其暂停在海外(主要指香港)开展RWA业务。
监管层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消息人士透露,领导主要担心部分项目存在“过度包装”的风险,可能导致底层资产与链上代币的价值“脱节”,因此要求券商重新进行风险检视。这项指导的重点并非“一律禁止”,而是旨在“加强风险管理,并确保公司所声称的业务有强大、合法的支持”,在获得充分的法律与技术支撑前,不应贸然推进。
这一举措,鲜明地反映了内地与香港在数字资产监管上的温差。相较于香港的开放姿态,中国内地自2021年全面禁止加密货币交易以来,始终对数字资产采取极度审慎的态度。就在上个月,监管机构还要求券商停止发布为稳定币背书的研究报告,意图遏制国内投资者对此日益高涨的兴趣。此次对RWA业务的“降温”,可谓是一脉相承的监管逻辑,核心诉求在于维护金融体系稳定,防范潜在风险跨境传导。
内地大门渐窄
如果说对RWA业务的指导是针对机构层面的风险预防,那么对个人投资者管道的收紧,则是另一条战线上的同步动作。近期,无数希望投资港股和美股的内地散户发现,通过富途证券和老虎证券等平台开户的大门,几乎已经关闭。
据悉,富途和老虎的客服均明确表示,根据更新后的监管要求,中国内地居民若想新开户,必须提供海外永久居留身份证明(PR)。这意味着,仅持有工作签证、居留许可或纳税凭证等“境外工作或生活证明文件”已不再足够。对于绝大多数身在内地、没有海外永居身份的投资者而言,这无异于晴天霹雳。
这一变化并非突然。早在2022年底,中国证监会就已将富途、老虎等券商在境内招揽客户的行为定性为“非法跨境展业”,并提出了“有效遏制增量,有序化解存量”的整改要求。如今的开户限制,正是这一监管精神的具体落地。
背后除了证监会的直接监管压力,税务系统的“无形之手”也在发挥作用。随着全球税务共同申报准则(CRS)的深入实施,各国(地区)间的金融账户信息交换日益透明。自今年以来,越来越多投资港美股的内地居民收到了税务部门的补税通知。这使得通过境外券商投资的隐蔽性大为降低,合规压力陡增。
在双重夹击之下,内地投资者参与境外市场的自由度受到显著限制。未来,他们只能更多地依赖“港股通”、“沪深港通”或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基金等官方认可的合规管道。虽然这些管道确保了合法性与税务的确定性,但其投资标的有限、交易规则不够灵活以及更高的手续费和管理费,也无形中推高了投资门槛与成本。
中国的抉择
将暂停RWA业务与收紧券商开户这两起事件联系起来看,一个清晰的政策图景浮现出来:在当前宏观经济背景下,防范金融风险、严格管控资本跨境流动,是北京监管层的首要任务。无论是RWA这样的新兴数字资产,还是传统的股票投资,任何可能挑战现有外汇管理框架和金融稳定格局的管道,都面临着被严格审视与限制的命运。
然而,与中国的审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全球范围内资产代币化的步伐正在加速。在美国,资管巨头贝莱德(BlackRock)正积极探索ETF代币化,纳斯达克也在申请上线代币化股票交易。在欧洲,数字欧元的进程不断推进。甚至在一些面临经济挑战的发展中国家,加密资产正成为解决现实问题的工具。例如在玻利维亚,丰田(Toyota)、雅马哈(Yamaha)等三大国际汽车制造商已开始接受稳定币USDT作为支付方式,首笔用USDT购买丰田汽车的交易已在近期完成。玻利维亚央行的数据显示,该国2025年上半年的加密支付额激增了630%,凸显了数字资产在特定环境下的强大生命力。
这种全球范围内的热潮与中国的冷处理,构成了强烈的反差。对于力图成为全球数字资产中心的香港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中资券商是香港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它们在RWA等创新业务上的步伐放缓,势必会对香港相关生态的发展速度和市场深度造成影响。如何在遵循内地宏观政策指导与保持自身金融创新活力之间取得平衡,将持续考验香港监管者的智慧。
总结而言,中国领导对香港RWA代币化业务的“踩刹车”以及对跨境券商开户的严格限制,是其金融稳定优先战略下的必然选择。短期来看,这将延缓相关业务的发展,增加投资者的跨境投资难度。但长期来看,这也为市场提供了一个冷静期,去思考如何构建更稳健、合规的RWA发展路径。全球资产上链的趋势不可逆转,中国或许不会永远置身事外。未来,我们或许会看到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中国以一种更具本土特色的方式,逐步探索和融入这场全球性的金融变革。然而,在那之前,谨慎与观望,仍将是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