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3日,加密貨幣市場出現歷史性暴跌,比特幣跌破數週前剛站上的心理10萬美元大關。比特幣價格急跌,衝擊整個數位資產生態圈,讓許多看漲交易者措手不及。暴跌發生於亞洲時段,宏觀經濟疑慮與技術性賣壓交錯,引發比特幣劇烈波動。獲利回吐很快轉為恐慌性賣壓,多個重要支撐位接連失守。鏈上資料顯示,大額錢包在暴跌前數小時已大量轉入比特幣至交易所,顯示部分機構投資人提前布局下跌行情。儘管相對強弱指標(RSI)連續出現超買警示,市場情緒仍被10萬美元這一標誌性價位所主導。價格在此關卡遇阻快速反轉,凸顯心理價位對加密市場波動的核心影響,尤其是比特幣作為市值領頭羊。對Gate用戶而言,訂單簿10萬美元阻力區的賣壓持續累積,警訊格外明顯。
比特幣跌破10萬美元引發市場連鎖爆倉,僅35分鐘約7億美元倉位被強制平倉。絕大多數爆倉發生在永續合約市場,交易者以高槓桿做多押注後市。此次爆倉事件躍居2025年最大規模之一,凸顯加密市場槓桿交易的高風險。各平台爆倉分布揭示市場結構如下:
| 平台 | 爆倉金額 | 多頭倉位 | 空頭倉位 | 平均槓桿 |
|---|---|---|---|---|
| Gate | 1.85億美元 | 1.62億美元 | 2300萬美元 | 15.2倍 |
| Platform B | 1.42億美元 | 1.28億美元 | 1400萬美元 | 18.7倍 |
| Platform C | 1.15億美元 | 1.04億美元 | 1100萬美元 | 17.3倍 |
| Platform D | 8900萬美元 | 7800萬美元 | 1100萬美元 | 16.4倍 |
| 其他 | 1.69億美元 | 1.53億美元 | 1600萬美元 | 14.9倍 |
數據指出,7億美元爆倉中近九成集中於多頭倉位,突顯暴跌前市場極度看漲情緒。各平台平均槓桿均超過15倍,過度冒險加劇市場衝擊。鏈上資訊顯示,散戶錢包受創最重,反映小額參與者在漲勢中承擔極高風險。高槓桿引發的加密交易風險在連鎖爆倉中集中爆發,推升價格加速下行,形成惡性循環。
比特幣跌破10萬美元不僅衝擊BTC本身,幾乎所有山寨幣同步遭遇大幅拋售。暴跌期間,比特幣與山寨幣相關性急遽提升,多數主流加密資產跌幅甚至高於比特幣。此現象證明,比特幣主導的市場波動常向整個加密生態放大。過去表現亮眼的Layer-1公鏈板塊本輪回調重挫,部分龍頭項目數小時內市值蒸發逾25%。各細分市場板塊跌幅如下:
| 資產類別 | 平均跌幅 | 24小時成交量增幅 | 最大回檔 | 波動率指數 |
|---|---|---|---|---|
| 比特幣 | 17.3% | 215% | 19.2% | 82 |
| 大型山寨幣 | 23.8% | 278% | 31.6% | 94 |
| 中型山寨幣 | 29.5% | 342% | 38.4% | 103 |
| 小型山寨幣 | 34.2% | 389% | 46.7% | 117 |
| DeFi代幣 | 31.7% | 356% | 43.2% | 112 |
比特幣價格分析顯示,雖然比特幣跌幅明顯,但與小市值資產相比,其穩定性更突顯其市場錨定功能。暴跌期間,各交易所成交量激增,Gate交易活躍度居高,多數用戶忙於獲利了結、止損或逢低買進。市場混亂下,穩定幣一度脫鉤,部分演算法穩定幣偏離目標價高達5%,加劇市場不確定性和被動賣壓。
比特幣10萬美元關卡受阻與爆倉連鎖效應,為交易者帶來寶貴風險管理啟示。部位控管成為最關鍵的風險管理工具,暴跌期間將單一倉位風險控制在投資組合5%以內者,多能避免不可逆資本損失。事件凸顯槓桿交易放大加密交易風險。歷史資料顯示,類似大規模爆倉後,市場常為長期投資者創造更佳進場機會。過去1億美元以上爆倉事件後15日內,平均約65%損失獲得回補。鏈上指標為行情判讀提供補充視角,暴跌期間交易所流入與流出比值由負轉正,顯示恐慌性賣壓而非策略性調整。永續合約市場資金費率由極度正值(過度做多)迅速回歸中性或負值,有助市場回歸健康。對Gate等平台用戶而言,設置停損、避免過度槓桿在此次震盪中至關重要。具備充足保證金緩衝、資產分散持倉的交易者,表現明顯優於集中重倉相關加密資產的投資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