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中求進:爲何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不會在現有市場結構下放松對加密貨幣的執法

11/13/2025, 8:27:03 AM
隨着美國加密監管進入新階段,SEC 主席明確:不會在現有市場結構下放松對加密貨幣的執法。行業應如何適應?

在數字資產時代,監管環境從“邊緣灰地帶”正逐漸轉向“結構化規則場域”。近期,SEC 主席 Paul S. Atkins 在公開講話中強調:在現有市場結構下,SEC 不會對加密貨幣採取寬松或放任的執法態度。這爲行業投下一個重要信號:監管升級不可避免,但也並非全盤放棄創新。

加密市場模式轉型:監管新信號顯現

過去,加密資產的類別、發行方式、交易平台之間存在大量不確定性。衆多項目因代幣是否屬於證券而飽受困擾。Atkins 在講話中指出:“如果你厭倦了聽‘加密資產是否爲證券’這個問題,我深表同情。”

他進一步提出代幣分類、投資合同可終止等觀點,旨在打破“代幣一經發行就永遠是證券”的僵局。與此同時,他強調:“我不是在承諾對加密貨幣採取寬松措施。”這一句話正是本次承諾核心所在。

“不會放松執法”的真正含義是什麼?

此處“不會放松執法”應從三個維度理解:

  • 執法力度不會因創新而降低。即便監管思路在演進,但對欺詐、內幕交易、非法融資等違法行爲仍然堅決。Atkins 明確指出:“欺詐就是欺詐。”
  • 監管門檻或更明確但不更寬松。代幣分類制度、發行豁免機制等爲合規方提供路徑,但並不意味着“免監管”。凡是或曾屬於投資合同的代幣,其發行、交易仍可能被視爲證券交易。
  • 強調現有市場結構框架下的監管穩定性。Atkins 多次談及支持國會通過加密市場結構相關立法。這表明監管並非隨意改變,而是建立在制度框架與法律之上。

對項目方、交易所與投資人的三大建議

建議一(項目方)——增強法規適應性

項目方應盡早明確代幣的功能、去中心化程度、是否具有投資回報預期,並據此判斷是否可能被視爲證券。同時,要準備合規披露文件、審計報告、治理結構等,以提升合規可信度。

建議二(交易所/平台)——重視交易合規體系

平台需核查其上線代幣是否可能被監管視爲證券,評估交易、托管、清算機制是否符合監管要求。同時應關注監管分類機制變化,謹慎擴大產品範圍。

建議三(投資人)——理性選擇、關注監管風險

投資人應意識到:監管不會因爲創新而放松。代幣是否具備投資合同特徵、是否受證券法管轄,是重要的風險維度。關注項目的合法性、發行結構、團隊承諾情況,是減少踩雷的重要環節。

未來趨勢:監管清晰 vs. 創新加速度

向前看,我們可能迎來以下趨勢:

  • 監管規則日益明晰:Atkins 提出的分類體系、發行豁免機制等,意味着加密資產迎來“有法可依”的時代。
  • 創新活動更具結構化:創新企業將更多從“躲避監管”轉向“合規創新”,探索功能型代幣、去中心化自治組織(DAO)模式、網路基礎設施型項目。
  • 市場結構重構:隨着立法推進、監管框架成形,交易所、托管機構、發行平台之間將重新分工,市場參與者需抓住結構調整帶來的先機。

結語

SEC 主席在講話中傳遞的信息十分明確:不是放松監管,而是爲加密領域設定清晰、可預期、但不放松的執法環境。對產業而言,這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合規性越強、規則越清晰、創新越具備方向。未來誰能在“規則明確”與“創新釋放”之間找到平衡,誰就可能在加密新時代搶佔先機。

* 本文章不作為 Gate 提供的投資理財建議或其他任何類型的建議。 投資有風險,入市須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