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廣場 #NERO发帖挑战# 秀觀點贏大獎活動火熱開啓!
Gate NERO生態周來襲!發帖秀出NERO項目洞察和活動實用攻略,瓜分30,000NERO!
💰️ 15位優質發帖用戶 * 2,000枚NERO每人
如何參與:
1️⃣ 調研NERO項目
對NERO的基本面、社區治理、發展目標、代幣經濟模型等方面進行研究,分享你對項目的深度研究。
2️⃣ 參與並分享真實體驗
參與NERO生態周相關活動,並曬出你的參與截圖、收益圖或實用教程。可以是收益展示、簡明易懂的新手攻略、小竅門,也可以是行情點位分析,內容詳實優先。
3️⃣ 鼓勵帶新互動
如果你的帖子吸引到他人參與活動,或者有好友評論“已參與/已交易”,將大幅提升你的獲獎概率!
NERO熱門活動(帖文需附以下活動連結):
NERO Chain (NERO) 生態周:Gate 已上線 NERO 現貨交易,爲回饋平台用戶,HODLer Airdrop、Launchpool、CandyDrop、餘幣寶已上線 NERO,邀您體驗。參與攻略見公告: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284
高質量帖子Tips:
教程越詳細、圖片越直觀、互動量越高,獲獎幾率越大!
市場見解獨到、真實參與經歷、有帶新互動者,評選將優先考慮。
帖子需原創,字數不少於250字,且需獲得至少3條有效互動
爲什麼你投訴無門?聊聊加密行業的客服困境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我始終認爲,客戶支持與客戶服務,是加密行業中最被忽視、最少被認真討論的話題之一。盡管它在整個生態中扮演着相當重要、不可或缺的角色,但許多人對它卻缺乏應有的關注。
表面上看,它似乎是個尚未成熟、甚至管理混亂的領域。爲此,我花了五個月時間深入了解目前客戶支持面臨的問題。讓我驚訝的是,許多看似管理不善的狀況,其實更多是被誤解所致。關於這個看似混亂、充滿抱怨的現象背後,其實有一套系統性的邏輯,我會盡量梳理出來,並希望這篇文章能成爲將來遇到類似爭議時的參考材料。
第一類:PEBKAC(Problem Exists Between Keyboard and Chair, 問題出在鍵盤和椅子之間)
大多數時候,問題的根源其實是用戶自身。他們把代幣轉錯地址或轉錯網路;在假網站上輸入密碼;掉進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的詐騙陷阱;對買入、賣出、持倉、軟分叉、硬分叉、空投、抵押等概念全無理解。
而這種投訴最常見的原因也很明顯:這些問題具有自我實現的特性。如果用戶一開始就知道責任不在平台方,他們就不會投訴了。但在加密行業中,這些問題幾乎是必然的——每天都有超過 25 萬新用戶創建錢包、首次嘗試交易。無論資深用戶有多少,每天都會有更多「新手寶寶」加入。
第二類:抹黑攻擊 / FUD 打手
FUD(恐懼、不確定性、懷疑)最初是企業之間的負面競品手段,通過散布謠言來打擊對手聲譽。但在幣圈,FUD 已經演變成一種“文化”,部分社群成員會主動出擊,對項目方或服務商進行攻擊,逐漸形成了所謂的“Fudder”。
狹義上的「抹黑攻擊」,是指有組織、有計劃的系統性 FUD。而根據我的觀察,這兩種形式在行業裏都存在。你可以看到很多看似一致、又粗制濫造的投訴文案,甚至很多是借助 AI 批量生成的。最大特徵?他們根本不關心解決問題。他們拒絕提供工單編號,不尋求客服協助,只想發聲制造聲量。他們的目的不是解決,而是攻擊。
遺憾的是,這種現象恐怕也不會消失。
第三類:兩度間接接觸(Two Degrees of Separation)
這類案例的數量不多,但解釋起來極其復雜,涉及 KYT(了解交易)、KYW(了解錢包)等合規流程。
所有金融機構都必須遵守反洗錢(AML)和反恐融資(CFT)相關法規,加密平台也不例外。這也是爲什麼平台在開戶時需要進行 KYC(了解客戶)認證。但 KYC 只是證明你不是通緝犯,無法確保你的資金來源就一定合法。
區塊鏈技術的好處之一是幾乎所有交易記錄都是公開透明的(隱私幣除外)。因此,平台通常會檢查入金地址及其歷史交易記錄。如果發現這些資產來自已知的詐騙或攻擊事件,平台有義務凍結入金;若發幣地址被標記,也會被暫停處理。
聽起來都合理。但難的是接下來這部分。
洗錢通常分三個階段:安置、分層、整合。其中「分層」是通過一系列復雜交易混淆資金來源。因此平台必須溯源分析前幾步的資金流。比如說,用戶錢包本身合法,但其資金源頭是黑客錢包,那麼這個用戶就存在重大風險。他可能是無辜的中間人,也可能是同謀。
由於平台並無法判斷其是否無辜,事情變得更復雜。用戶常會說:「你告訴我問題在哪,我提供證據就好。」但現實是:
這類用戶往往真的是無辜的。他們頂多是被利用了。但這不意味着平台可以無視這些風險信號。
第四類:一度接觸(One Degree of Separation)
雖然極少見,但我親眼目睹過。有些「受害者」其實就是騙子或黑客本人。他們的資金被凍結後,假裝成普通用戶發起投訴,還會找 KOL、網紅幫忙發聲。KOL 出於善意發聲時,並不知道自己可能正在幫助犯罪分子。
而平台出於保密規定與反「打草驚蛇」的考量,通常無法在線上公開回應這些個案。
第五類:長尾理論下的必然
這一類並不是某種特定用戶羣體,而是整個行業體量的必然結果。
設想某平台有 1,000 萬用戶,每月有 10% 活躍,那就是 100 萬人;其中有 1% 每天會遇到需要客服處理的問題,也有 1 萬個工單;即便 95% 問題都能即時解決,仍會有 500 個需要進一步處理;而若其中 10% 用戶選擇公開抱怨,那就是每天 50 條投訴。
每天看到 50 條負面發言,表面上很嚴重。但事實是:99.9995% 的活躍用戶要麼使用順暢,要麼問題已解決。
後果與總結
把上述情況匯總起來就能看出,除了第一類以外,其他類型用戶都有充分動機將問題公開化。而平台方要麼出於策略選擇不回應,要麼是法律不允許回應。
我刻意使用「平台」而非「交易所」這個詞,因爲這些問題並不是某一家機構的問題,而是整個行業共通的挑戰。
而結論是:客服總是一份喫力不討好的工作。
最理想的結果,是默默地把問題解決;最糟的結果,則是被無限放大、全網圍觀。但他們卻是行業成熟路上不可或缺的一環,即便常常成了社交媒體上的「出氣筒」。
我並不是說所有投訴都沒有道理。教育和技術確實可以讓很多問題不再發生。
但前提是:我們必須先理解客戶支持在結構與法規層面所面對的限制。他們不是敵人,而是在關鍵時刻爲平台「 擋子彈」的人。
這些問題,可能永遠無法徹底解決。但理解,是第一步。希望看完這篇文章之後,我們能對客服團隊多一份理解、多一分體諒。
摇钱树是注重回报的,除了从树上摘下果实外,我们还要通过努力和智慧去播种,🌱💪它才会持续为我们带来财富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