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联准会降息一般意味着牛市


爲什麼联准会一降息,大家就都在喊牛市要來了?
其實這套邏輯並不復雜,說白了就是一句話:錢太便宜了,就不會老老實實躺在銀行裏了。
大家想想,联准会降息意味着什麼?意味着你把錢存在銀行,拿到的利息更少,甚至跑不贏通脹。那大筆資金就不願意窩在銀行了,必須去找更高收益的地方流動。這時候,美國國內能承載巨大資金的地方不多——制造業這幾年早就空心化,風險又大回報又低,根本裝不下這些資金。
所以資金自然就往美股裏跑。而美股是個“財富放大器”,越有錢進來,它漲得越猛,一漲就制造更多帳面財富,又吸引更多資金進來。於是出現“流動性推升”的循環,股市一片繁榮。
股市的風險偏好情緒又會順着金融體系,直接聯動傳導到幣圈。幣圈本身沒有基本面,靠的就是情緒和資金面。一旦美股起勢,資金信心上來了,投機盤就會大舉進場,加密資產自然水漲船高。
反過來,如果联准会加息,利率上去了,把錢存在銀行就很劃算,沒必要冒險去炒股、炒幣。結果就是大量資金流回銀行體系,股市的水位下降,缺乏增量資金,自然容易下跌。
這就是教科書上講的“利率與風險資產價格反向”的基本規律。
但——重點來了——現實世界並不總是教科書。
比如過去這幾年,联准会明明在持續加息,美股卻依舊漲個不停,這明顯違背了常識。說明什麼?說明有人在“托市”,有看不見的手在幹預。
怎麼判斷這個幹預存在?只要看另一個異常:國債。
联准会一邊在加息,一邊美國財政部卻在不斷、瘋狂地擴張國債。每多發一美元國債,就等於美國在自己國內又投放了一美元。
換句話說,联准会的右手在抽水,加息收緊美元;財政部的左手卻在加水,用國債再把美元投回市場。結果是美國境內的流動資金,雖然理論上應該變少,但實際上沒變少,甚至還在增加。
就像我們小時候做過那道奇葩數學題:一個池子底下在放水,上面又在加水,問池子什麼時候能滿?大家都覺得這題不合理,現實裏不可能這樣幹。但美國偏偏真就這麼幹了,而且幹得理直氣壯。
他們爲什麼要冒着風險搞這種“加息+放水”組合拳?原因也不復雜。
美國要用加息,把全世界的美元都抽回美國,讓其他國家因爲美元荒而陷入危機甚至經濟崩潰,這樣美元資產就會變得更值錢,美國能收割全球財富。
但同時美國又不能讓自己國內也因爲加息而崩掉。如果資金全被吸到銀行裏去了,流動性一旦斷裂,美國的股市樓市先爆掉,全球還沒收割到自己就先完蛋。所以他們一邊加息,一邊狂發國債給自己續命。
這就是我們看到的現實:全球美元在變少,美國境內美元卻在變多,美股不跌反漲。
這套操作看起來像作弊,但實際上是他們制度內允許的騷操作。
所以,當你看到联准会一宣布要降息,市場集體歡呼的背後,其實就是因爲——錢將會更便宜、更多、更泛濫。只要錢足夠泛濫,它就會衝向一切能賺錢的地方,股市、幣圈、黃金、大宗,統統都會被吹起來。
這就是爲什麼大家說“降息意味着牛市”的底層邏輯。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