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400萬到30萬:一位幣圈玩家的五年沉浮與四條生存鐵律



五年前,我的同事趙峯做了一個改變人生的決定——他把攢了三年、原本計劃買車的12萬元,全部投進了比特幣,彼時單價約1.8萬元人民幣。

沒人能想到,兩年後這筆“孤注一擲”的投資會迎來爆發。比特幣價格飆升,他的帳戶資產一度暴漲至近400萬元。那段時間,他在上海外灘的高級餐廳開了瓶羅曼尼康帝,舉着酒杯說自己是“踩中時代風口的幸運兒”,眼裏滿是對未來的篤定。

但幣圈的寒冬從不會提前打招呼。2018年,比特幣從12萬元人民幣的高點斷崖式下跌,最終跌破3萬元。趙峯的帳戶餘額也跟着縮水,最後只剩下不足30萬元。酒櫃裏那瓶沒喝完的羅曼尼康帝還立在那兒,他卻不得不從原來的出租公寓搬出來,住進了擁擠的合租房。

這場從雲端跌落地獄的經歷,讓趙峯用慘痛代價換回了四條刻骨銘心的鐵律。

第一條是“認知邊界是真正的護城河”。曾經的他,僅憑“礦幣”概念就盲目跟風,結果一夜間虧損50萬元,事後才發現連項目的基礎代碼都沒驗證過。如今的他,始終堅守“不懂不投”的原則,每接觸一個新項目,都會逐字讀完技術文檔,仔細核對第三方審計報告,絕不被表面的熱度衝昏頭腦。

第二條是“資產配置是穿越週期的生存法則”。現在的趙峯,把資金分成了四部分:50%穩穩配置比特幣和以太坊這兩大主流幣種,作爲資產壓艙石;20%投入跨鏈協議等有實際落地價值的基礎設施項目;20%用於低風險的網格交易套利,賺取穩定收益;只留10%嘗試高風險項目,即使虧損也不影響整體。正是這樣的結構,讓他在2023年的行情暴跌中,帳戶僅回撤8%,遠低於市場平均水平。

第三條是“槓杆是戒不掉的癮,只有徹底戒斷才能重生”。2020年3月12日的“黑色星期四”,是他永遠忘不了的日子——20倍槓杆的合約交易,讓他一夜之間損失80萬元。第二天,他親手卸載了所有交易軟件,從此再也沒碰過合約,哪怕行情再誘人,也絕不踏足槓杆領域。

第四條是“信息甄別比獲取更重要”。2022年LUNA崩盤前,多數人還在追捧算法穩定幣的高收益,趙峯卻從鏈上質押率的異常數據中嗅到了風險,提前一周清倉,成功避開了歸零危機。而在此之前,他曾因爲輕信所謂“行業大佬”推薦的山寨幣,最終血本無歸。最驚險的一次,是2021年某交易所暴雷事件:當時平台還在大肆宣傳高收益理財產品,他卻從冷錢包的轉帳記錄裏發現了異常,趕在平台關閉提現前,成功轉出了所有資產。

如今的趙峯,早已沒了當年追求“百倍收益”的浮躁。他的目標很明確:通過DeFi質押和幣種週期輪動,實現年化15%的穩健回報。他在雲南開了一家小客棧,白天打理客人、侍弄花草,晚上就坐在電腦前研究鏈上數據,日子過得平靜而踏實。

“幣圈從來沒有神話,只有活下來的‘賭徒’。”有次視頻通話,他指着身後的玉龍雪山說,“以前總想着快速賺大錢,現在才明白,真正的財富不是帳戶裏的數字,而是時間沉澱下來的從容。”
ETH3.97%
BTC1.49%
查看原文
post-image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