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 广场活动: #0G发帖赢USDT# 💥
在 Gate 广场发布与 0G 及相关活动(理财 / CandyDrop / 合约交易赛)相关的原创内容,即有机会瓜分 200 USDT 奖励!
📅 活动时间:2025年9月25日 18:00 – 10月2日 24:00 (UTC+8)
📌 相关活动:
理财活动:轻松赚取稳定收益
👉 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7290
CandyDrop:参与瓜分 0G
👉 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7286
合约交易赛:交易赢大奖
👉 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7221
📌 参与方式:
1️⃣ 在 Gate 广场发布原创内容,主题需与 0G 或相关活动 有关
2️⃣ 内容不少于 80 字
3️⃣ 帖子添加话题: #0G发帖赢USDT#
4️⃣ 附上任意活动参与截图
🏆 奖励设置(总奖池 200 USDT):
20 名优秀内容创作者,每人 10 USDT
📄 注意事项:
内容必须原创,禁止抄袭或刷量
获奖者需完成 Gate 广场身份认证
活动最终解释权归 Gate 所有
指标被操纵的时代,如何看透代币经济的叙事迷雾?从 $HYPE 为例
代币的成功取决于叙事、产品市场契合度和价值捕获三大要素,但多数项目都在最关键的价值捕获环节遭遇瓶颈。本文源自 Ponyo 所着文章,由 Foresight News 整理、编译及撰稿。 (前情提要: 五分钟爆喷200%!Hyperliquid 上演 XPL 血腥轧空,巨鲸如何狩猎市场?) (背景补充: 对话 Hyperliquid 创办人 Jeff:11 人如何打造「链上币安」) 核心要点 代币的成功取决于三大要素:叙事、产品与市场契合度 (PMF) 以及价值捕获。 大多数代币止步于「三分之二」阶段:叙事易于构建,产品与市场契合度虽极具挑战性,却非成即败;而价值捕获则更为复杂 —— 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博弈、法律合规要求及上市层面的考量,都会让价值捕获机制的设计与时机选择变得棘手。 仅有少数代币 (如 HYPE) 能同时满足三大要素。许多在其他方面表现强劲的协议,仍会在价值捕获环节遭遇瓶颈,即便基本面扎实,也会限制代币的上涨空间;部分情况下,甚至会出现基本面薄弱但代币表现相反的现象。 投资三角模型易于理解,却难以落地实践。指标可能被人为操纵,协议文件常掩盖关键细节,代币经济机制也可能在项目推进中临时变更;市场叙事迭代迅速,如今在三大要素上全不达标或完全达标的代币,未来走势可能截然不同。 在加密货币发展初期,仅凭叙事就能让代币价格飙升,但这种时代早已过去。如今,代币的成功取决于三大维度:1) 强而有力的叙事;2) 产品与市场的契合度;3) 稳健的代币价值捕获机制。 三大维度全部出色的项目堪称「优秀」,满足两项可算「良好」,仅满足一项或全不满足则属于「糟糕」。 这便是我用于评估代币的核心思维框架。 三大维度解析 1、叙事 即市场参与者认同的「故事」。缺乏叙事,项目便难以获得关注。 2、产品与市场契合度 (PMF) 核心是真实用户、真实手续费收入与真实需求。不同产品的衡量指标虽有差异,但关键在于「持续付费的用户」—— 收入与用户留存率是重中之重。需注意,总锁仓价值 (TVL)、钱包数量、交易次数、原始交易量等多数指标易被操纵,因此必须交叉验证多个数据维度。例如,对于永续合约去中心化交易所,需同时关注交易量与未平仓合约量:若未平仓合约量低而交易量高,通常意味着存在虚假交易行为。 3、代币价值累积 若代币无法实际捕获协议价值,便毫无价值可言。常见的价值累积机制包括手续费分成、代币回购、回购销毁,以及强制使用场景。就我个人而言,回购是最佳选择 (原因详见收入分成已死,回购与销毁万岁)。但价值累积与协议收入密不可分:即便累积机制设计完善,若协议本身收入薄弱,代币仍无法通过价值验证。 这些道理看似显而易见,多数人也自认为早已掌握,却仍会陷入「叙事 + 用户采用率 = 代币上涨」的误区。 生命周期特性 投资三角并非静态模型,三大维度在代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影响力各不相同: 叙事 (短期):项目上线初期,团队需依赖叙事吸引流动性、关注度与用户基数。 产品与市场契合度 (中长期):叙事能为项目争取时间与资金,却无法带来用户留存 —— 只有真正契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才能实现长期发展。 价值捕获 (中长期):若代币与协议现金流无关,即便产品用户量持续增长,内部人员仍可能抛售代币,导致持有者亏损。 为何「三项全优」如此困难? 多数代币最多只能满足三大维度中的两项。其中,叙事构建相对简单;产品与市场契合度虽极具挑战,但标准明确 —— 要嘛解决了市场痛点,要嘛没有。而价值捕获是最易被低估的环节,因为它很快会演变为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博弈战」: 项目创办人:追求资金储备与流动性; 用户:希望手续费更低、激励更多; 代币持有者:仅关注代币价格上涨; 造市商:需要更高的造市资金支持; 交易所:追求低风险与良好的合规形象; 律师:希望减少法律纠纷。 这些诉求往往相互矛盾。当团队试图平衡各方利益时,最终会让代币沦为「平庸」—— 这并非团队能力不足,而是利益激励机制的必然结果。 案例分析 HYPE:三项全优 叙事:作为独一无二的「币安级」去中心化交易所,其累积交易量已突破 2.4 兆美元,并定位为「未来可承载全品类金融业务的 Layer 1 (底层区块链)」。 产品与市场契合度:日均清算量 100-200 亿美元,未平仓合约约 150 亿美元,在去中心化永续合约市场占据 60% 以上份额,拥有 64 万 + 用户,日均收入达数百万美元。 价值捕获:99% 的手续费 (1% 流向 HLP 基金) 用于回购 HYPE,每笔交易收益均回流至代币价值体系。 Hyperliquid (HYPE) 堪称「三位一体」的典范,完美覆盖三大维度。 LDO:两项达标 叙事:作为以太坊第一大质押协议,质押规模约 400 亿美元,是「流动性质押」的代名词。以太坊质押是当前加密领域最强劲的叙事之一,而 Lido 正是这一叙事的核心参与者。 产品与市场契合度:优势显著 —— stETH (Lido 发行的流动性质押代币) 已渗透至 DeFi 全生态,Lido 拥有近乎垄断的市场份额,产品体验成熟且用户信任度高。 价值捕获:完全缺失。Lido 虽对质押收益收取 10% 的手续费,但全部归节点营运商与协议国库所有,LDO 持有者无任何收益 —— 代币仅具备治理功能。例如,Lido 去年营收超 1 亿美元,LDO 持有者却未获得分文。 Lido 虽为行业头部协议,但其代币却沦为「旁观者」,是典型的「两项达标」案例。 PENDLE:两项达标 叙事:占据「收益交易」赛道核心地位 —— 用户可将生息资产拆分为 PT (本金代币) 与 YT (收益代币),并在 Pendle 平台交易收益权。作为赛道首创者与头部项目,Pendle 深度受益于「DeFi + 流动性质押」的市场热潮。 产品与市场契合度:总锁仓价值超 100 亿美元,累积交易量超 500 亿美元,支援多链部署,且旗下 Boros 产品开拓了新市场,深受收益交易者与流动性提供者认可。 价值捕获:存在短板。Pendle 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