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专属 #WXTM创作大赛# 正式开启!
聚焦 CandyDrop 第59期 —— MinoTari (WXTM),总奖池 70,000 枚 WXTM 等你赢!
🎯 关于 MinoTari (WXTM)
Tari 是一个以数字资产为核心的区块链协议,由 Rust 构建,致力于为创作者提供设计全新数字体验的平台。
通过 Tari,数字稀缺资产(如收藏品、游戏资产等)将成为创作者拓展商业价值的新方式。
🎨 活动时间:
2025年8月7日 17:00 - 8月12日 24:00(UTC+8)
📌 参与方式:
在 Gate广场发布与 WXTM 或相关活动(充值 / 交易 / CandyDrop)相关的原创内容
内容不少于 100 字,形式不限(观点分析、教程分享、图文创意等)
添加标签: #WXTM创作大赛# 和 #WXTM#
附本人活动截图(如充值记录、交易页面或 CandyDrop 报名图)
🏆 奖励设置(共计 70,000 枚 WXTM):
一等奖(1名):20,000 枚 WXTM
二等奖(3名):10,000 枚 WXTM
三等奖(10名):2,000 枚 WXTM
📋 评选标准:
内容质量(主题相关、逻辑清晰、有深度)
用户互动热度(点赞、评论)
附带参与截图者优先
📄 活动说明:
内容必须原创,禁止抄袭和小号刷量行为
获奖用户需完成 Gate广场实名
技术角度剖析 Stacks:BTC Layer2「先行者」
撰文:Haotian
借着这波老币板块的抢眼表现,我来说说比特币生态的绝对老币 @Stacks。
1)无意争 BTC Layer2 的 FOMO 潮但其早已是「先行者」;
2)POX 共识机制依托经济绑定搭上了 BTC 增长的「快车」;
3)sBTC 原生 BTC 跨链设计,虽没有 Babylon 的加密技巧却够得上「原生」。
来,围绕以上三点,从技术视角给大家逐点剖析下:
1)早在 2017 年比特币还处于保守派和创新派之争时,保守派坚定认为应简化功能只专注做储备资产,而创新派则认为 BTC 需要拓展更多应用场景以支持智能合约功能来应对以太坊等新链的竞争。
显然,Stacks 选择了后者,这在当时环境下多少有些「另类」。但多年后,Ordinals 协议掀起的 BTC 链上资产发行潮、BTC layer2 网络扩展潮等种种围绕 BTC 生态的延展开发,都证实了 Stacks 当年作出的选择极具战略眼光。
所以,某种程度上说 Stacks 应属于这场 BTC 生态扩展热潮的鼻祖,但这场主要由「华人」推动的 BTC FOMO 潮下,Stacks 似乎「缺席」了,并没有过多的参与造势和讨论,不过,其纯技术导向且稳健发展的底气也让它吃到了市场对于 BTC layer2 的预期红利,整体市场表现可圈可点。
毕竟,作为「先行者」,且经历 7 年沉淀和市场验证,Stacks 已经探索出了一整套完整的技术栈,为 BTC 探索智能合约实践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范例;
2)说到 Stacks 的技术架构的运行机制,给我的整体感觉略微偏「另类」,为什么这么说?这得从其特别的共识机制来说开了:
Stacks 没有采用当时比较常见的 POW 或 POS 共识机制,而是采用了特别的 POX 共识机制,简单理解:POX 即 Proof of Transfer 转账证明。
Stacks 网络的矿工要向比特币主网证明它们发起了 BTC 转向特定地址的转账,继而才可赢得 Stacks 网络的「出块权」,赢得 $STX 奖励,而 Stacks 网络的用户(Holder),持有并 Staking STX 一定周期,就可以按比例获得这部分矿工投入的 BTC 分红。
不难看出,POX 共识机制整体偏「双层设计」,比特币网络作为基础层沉淀并锁定 BTC 资产提供网络「共识层」安全,而 Stacks 网络则为落地复杂的智能合约相关应用和网络通信协作的「执行层」。
这种设计,充分维持了 BTC 主网的权威性,并实现了通过「经济绑定」和比特币主网达成「强相关」。该如何理解呢?
矿工要想参与出块除了基本运行节点的网络运维费和「电费」之外,主要成本在于投入一定的「BTC」,BTC 价格越高矿工挖矿的成本就越高,也决定了 STX 的奖励越珍贵;
用户可以质押 STX 以维护网络的安全,这和大部分 POS 网络维护安全的方式别无二致,区别是,大多数 POS 网络质押的经济盈亏比都扛不过二级市场本身的波动。而 Stacks 网络的用户质押 $STX 可以获得 BTC 奖励。
这就带来一种「良性」的经济内循环,矿工消耗 $BTC 争取出块权,而这部分 BTC 又会分给 Stakers,使得更多的用户愿意主动质押以获取 BTC 奖励,继而造成 STX 流通量的缩减从而带动 BTC 二级市场价格表现出彩,进一步调动矿工消耗 BTC 挖矿的积极性。
对矿工而言如果 STX 挖矿无利可图挖矿业态就起不来,对用户而言,质押 STX 资产的风险可以通过获得实打实的 BTC 奖励获得对冲。
这种特别的经济激励机制,让其在抗市场波动能力和市场生态稳定程度方面都有优势,特别是当 BTC 价格持续处于上升周期时,整个网络的消耗成本和分红奖励都会同步提升,意味着网络本身沉淀的价值也会增长。而且,其可以根据 BTC 的二级市场价格调整挖矿难度,矿工投入 BTC 的成本和奖励 STX 比例会成正比。
在我看来,Stacks 这套 POX 共识机制的另类或超前之处在于,它绑定了 BTC 这个市场最稳固的资产,依附 BTC 提供网络安全,又通过 BTC 获得网络预期增强,原本 POS 网络通病的质押资产长期看「亏损」的无奈困境,在 BTC 资产的超级增长 Buff 下,得到了化解。
3)最近,Stacks 的产品负责人 @andrerserrano 分享了 sBTC 即将部署主网上线的 Overview,可以看出 sBTC 这个号称原生 BTC 跨链资产的独特之处。
相较普遍会采用的中心化托管资产,链 A 锁资产链 B Mint 资产的传统 Wrapped 版本资产包装方式,sBTC 实现了 BTC 原生安全性、免跨链性、原子交易、无中心化风险点等技术 Native 特性。具体如何实现呢?
Stacks 采用多签门限机制来保证 Stacks 网络的安全性,因此在比特币主网有大量来「签名者」来验证交易和实施多签名操作,用户向指定的 BTC 多签名地址发送 BTC 资产,交易确认后,Stacks 协议的签名者部署方监控并验证交易后,会自动在 Stacks 网络铸造相应 sBTC 给用户。
关键点在于 Stacks 的部署了大量的独立签名节点,比如 100 个,当门限数量足够多的节点签名确认后,交易才会被真正验证确认,比如(68/100)。
为了更快速理解这种多签名机制的优劣,我试着用 @babylonlabs_io 做一下比较:Babylon 的特别之处是采用了数学加密算法技巧来保证节点不作恶,因为若节点作恶其私钥就会「暴露」,这大大限制了其作恶可能性;
相较之下,Stacks 的机制比较简单,靠大量轻节点的信任和较高的阈值设计来降低作恶概率,一旦发生作恶,Stacks 网络本身倚重经济捆绑的机制又会很好互补,较严重的 Slash 惩罚特性会极大降低节点作恶的风险。
当然,这种靠规模数量堆砌起来的多签安全机制,也会有一个不够灵活的特点,比如若 100 个节点中的大部分节点地址更换后,原先的多签名地址资产就得被迫迁移。因此 Stacks 有在探索 Multisig2 等超前的「动态成员」管理机制,以拓展多层验证机制和权限分级控制等灵活特性。总之,会探索更精密安全的方法持续做技术优化。
以上。
最后,除技术元素之外,有一点不得不说,Stacks 有美国本土企业和首个获 SEC Reg+ 注册认证的合规代币的双重 Buff 加持,这在当前特朗普「加密政府」的宏观大背景下,又增加了不少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