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征文活动第二期# 正式启动!
分享你对 $ERA 项目的独特观点,推广ERA上线活动, 700 $ERA 等你来赢!
💰 奖励:
一等奖(1名): 100枚 $ERA
二等奖(5名): 每人 60 枚 $ERA
三等奖(10名): 每人 30 枚 $ERA
👉 参与方式:
1.在 Gate广场发布你对 ERA 项目的独到见解贴文
2.在贴文中添加标签: #Gate广场征文活动第二期# ,贴文字数不低于300字
3.将你的文章或观点同步到X,加上标签:Gate Square 和 ERA
4.征文内容涵盖但不限于以下创作方向:
ERA 项目亮点:作为区块链基础设施公司,ERA 拥有哪些核心优势?
ERA 代币经济模型:如何保障代币的长期价值及生态可持续发展?
参与并推广 Gate x Caldera (ERA) 生态周活动。点击查看活动详情: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169。
欢迎围绕上述主题,或从其他独特视角提出您的见解与建议。
⚠️ 活动要求:
原创内容,至少 300 字, 重复或抄袭内容将被淘汰。
不得使用 #Gate广场征文活动第二期# 和 #ERA# 以外的任何标签。
每篇文章必须获得 至少3个互动,否则无法获得奖励
鼓励图文并茂、深度分析,观点独到。
⏰ 活动时间:2025年7月20日 17
比特币Layer2是伪命题 BTC网络或成AI治理系统
比特币Layer2是一个伪命题
当我提出这个观点时,可能会引起一些争议,但这可能只是道出了一个大家不愿承认的现实。
自2023年6月以来,我深入研究了比特币扩容技术,关注了一些技术实力较强的团队,如Stacks、BEVM、Bihelix、Bool Network,以及BitVM和RGB等解决方案。
经过全面的研究,我得出了一个结论:BTC Layer2似乎确实是一个伪命题。原因有三:首先,比特币本身并不需要Layer2;其次,Layer2本质上只是一种商业模式,而非真正的区块链技术;最后,Layer2并不能真正帮助主链实现扩容,它仅仅为主链代币提供了一些应用场景,而这些场景大多是对Layer1的简单模仿,缺乏创新性。
BEVM团队是最早验证我这一想法的。他们在华语区率先推广比特币Layer2,但在2024年却做出了180度大转弯,彻底否定了比特币layer2赛道,转而推出了名为Super Bitcoin的全新战略。
为什么最早推广比特币Layer2的团队会突然改变方向?以下是我的一些见解:
一、Layer2是一个臆想的需求,并没有真正帮助Layer1扩容
Layer2概念最早源于比特币,中本聪在比特币白皮书第八章提到了简单支付验证(SPV)方案。这种方案允许在未下载完整比特币区块链的情况下完成交易验证,可以理解为一种高效的链下交易验证方式。
基于这一概念诞生了闪电网络,它完全基于简单支付验证实现。闪电网络确实有意义,因为它快速、低成本,并且完全继承了比特币的网络安全性,在交易方面实现了真正的"扩容"。
以太坊的Layer2虽然借鉴了这一模式,但由于以太坊采用的是统一账户模型,而非比特币的UTXO模型,因此无法真正实现扩容,只是为以太坊代币增加了一些应用场景。
UTXO模型模拟了人与人之间的现金交易,支持并发处理和局部状态变更,不需要全局状态树。而以太坊的统一账户模型则需要依赖全局状态树进行每笔交易的状态更新,这限制了其扩容能力。
以太坊社区最近提出的BeamChain方案引入了SNARK(简洁非交互式知识证明),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验证效率,但仍未解决账户模型带来的根本问题。
比特币的闪电网络并非通过自身技术实现扩容,而是利用了比特币UTXO模型本身具备的局部状态变更和并发处理能力。因此,闪电网络更像是基于比特币特性开发的一个快速交易应用,而非真正意义上的Layer2。
综上所述,无论是以太坊还是比特币的Layer2,都无法真正帮助Layer1实现扩容。它们只是为Layer1代币提供了一些应用场景,并未给Layer1带来实质性改变。Layer2更像是一种打着扩容旗号的商业模式。
二、Layer2只是项目方的一门生意,和散户无关
几乎所有的Layer2都是中心化的,没有共识机制和节点概念,仅依赖官方的一个定序器(Sequencer)运行。本质上,Layer2是一种没有共识机制、没有"矿工参与共识"的私有链。
Layer2代币通常缺乏实际用途:没有节点质押需求(因为没有共识机制和节点),链上Gas费用也使用Layer1代币。唯一可说的价值就是参与所谓的治理,但考虑到Layer2的中心化本质,这种治理的意义也值得怀疑。
Layer2项目方的主要收入来源是Gas费和代币发行。例如,某些Layer2项目在代币发行前通过制造空投预期来吸引用户,每月可获得数百万美元的Gas收入。
这种商业模式已被越来越多的商业主体认识到。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大型项目开始自己开发Layer2,包括传统商业主体和加密货币项目。他们意识到,与其让他人赚取这部分收益,不如自己来做。
未来可能会有更多商业主体推出自己的Layer2,依附于具有共识能力的Layer1来共享安全性,自己搭建定序器,形成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商业闭环。
然而,这一切基本与散户无关。Layer2是商业主体的生意,用户只是消费者。这与共识和社区用户都无关,因此Layer2代币也很难获得广泛共识。这可能是包括以太坊和比特币Layer2在内的项目逐渐走弱的原因之一。
三、比特币不需要Layer2,是Crypto行业需要比特币
围绕比特币创业的项目中,市值最大的是WBTC。这个项目认识到,不是比特币需要扩展方案,而是整个加密货币行业需要利用比特币这个巨大的"金矿"。
WBTC的出现打破了以太坊金融市场与比特币这个全球最大数字资产之间的隔阂。比特币占据了全球加密货币超过50%的市场份额,其他金融市场的发展迫切需要这样的优质资产。当然,WBTC存在中心化风险,因此后来出现了相对去中心化的TBTC等解决方案,包括许多机构推出的各类WarpBTC。
这些方案的本质都是将比特币这个超级资产引入自己的生态或其他生态中。但这反映的是行业对比特币的需求,而非比特币对这些扩展方案的需求。比特币本身是自足的,不需要任何扩展方案。多年来,围绕比特币的扩展方案大多缺乏创新意义,大部分都在重复造轮子。
因此,从现在开始,我对所有声称要改进或扩展比特币的方案都不再感兴趣。比特币不需要任何扩展方案,而是这个行业,甚至整个人类需要比特币。
当我们从这个角度思考时,思维和视野立即开阔了。
有人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当比特币成为国家储备后,还有什么更高维度的叙事能将比特币价格推至10万美元以上?
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是:当比特币作为数字黄金储备进入各国国库后,其价值会无限接近黄金。但要让比特币价格突破10万美元,仅仅作为数字黄金的概念是不够的。比特币下一阶段的价值可能在于:成为链上AI的货币和AI共识问题的去中心化控制系统。
这种思路跳出了对比特币本身的局限,开始思考比特币网络与人类以及AI的关系。这是认知上的升级,站在更高处才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将比特币作为未来链上AI货币,将比特币网络作为未来AI治理事务的共识网络,是一个极具前景的方向。
某项目的白皮书中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比特币是一个去中心化的状态变更机器,是一个不断成长的机械共识驱动的去中心化控制系统。这个系统的共识能力通过吸收算力和能源不断增长,是唯一能匹配人类未来AI治理和安全需求的系统。因为比特币是全球最去中心化的系统,不受任何一方控制,其共识过的"状态变更事务"是值得信赖的,尤其在未来AI世界,AI和我们几乎只能信任比特币网络。而且这个网络的共识能力和安全性是不断增长的,可以满足人类和AI日益增长的安全和去中心化治理需求。
这是一个极具创新性的创业方向,远超比特币Layer2等传统思路。
首先,这个思路找到了比特币未来价值增长的第二曲线,实现了比特币从"数字黄金"到"链上AI货币和链上AI治理系统"的身份转换,这是当前最值得探索的方向。
其次,通过将比特币与未来人类发展以及链上AI的需求结合,真正将比特币的价值发挥到了最大化。在此之前,大多数人将BTC视为数字黄金,致力于开发Warp BTC或Layer2来扩展比特币,但这只是看到了BTC这个代币的价值,并没有思考比特币网络本身的价值,以及它对人类更深远的意义。毕竟,BTC只是比特币网络的激励代币,并不是比特币的全部。
总结
比特币Layer2已经成为一个过时且无意义的创业方向。比特币在成为国家货币储备后,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比特币的价值更大了,共识更广了,其网络安全性也更强了,而且这些都在不断增长。但是,比特币网络本身的价值还完全没有被开发出来。
未来最具价值的创业方向是围绕比特币网络本身,思考这个不断成长的去中心化控制系统,这个全球最大的去中心化状态变更机器,能在未来人类和AI并存的时代发挥哪些更大的价值。这才是最有潜力的创业方向。
发挥比特币网络本身的价值,而不仅仅局限于BTC这个代币本身,这或许才是中本聪留给人类的最大财富!
中本聪,或许真的是从未来穿越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