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秋送福,大奖转不停!Gate 广场第 1️⃣ 3️⃣ 期秋季成长值抽奖大狂欢开启!
总奖池超 $15,000+,iPhone 17 Pro Max、Gate 精美周边、大额合约体验券等你来抽!
立即抽奖 👉 https://www.gate.com/activities/pointprize/?now_period=13&refUid=13129053
💡 如何攒成长值,解锁更多抽奖机会?
1️⃣ 进入【广场】,点头像旁标识进入【社区中心】
2️⃣ 完成发帖、评论、点赞、社群发言等日常任务,成长值拿不停
100% 必中,手气再差也不亏,手气爆棚就能抱走大奖,赶紧试试手气!
详情: 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7381
#成长值抽奖赢iPhone17和精美周边# #BONK# #BTC# #ETH# #GT#
中国官媒发文呼吁全球协调稳定币监管,防范潜在系统性风险
一篇由中国官方背景媒体《学习时报》刊发的文章,呼吁在全球范围内加强对稳定币的监管协调,警告称当前碎片化的监管体系已无法跟上其日益增长的全球采用步伐。文章作者、复旦大学软件学院副院长韩伟力强调,稳定币的快速扩张带来了透明度、跨境合规和用户保护方面的紧迫挑战。
背景:全球化发展与监管碎片化
文章指出,稳定币作为一种快速发展的金融工具,其运作具有全球性,但大多数监管体系仍然是国内和孤立的。这导致了监管上的“盲点”。作者将稳定币分为三类:法币抵押型、链上资产抵押型和算法型。他强调,每种模式都伴随着独特的风险,特别是在缺乏统一牌照或储备披露规则的情况下。
文章提出,对稳定币的信任来自于多个层面:锚定机制、储备资产的可验证性以及可执行的监管。尽管区块链技术能够提供透明的交易和可审计的智能合约,但这本身不足以确保问责制。文章引用作者观点:“技术实现了可见性,但法律和制度保障决定了其可信度。”
核心建议:构建全球监管网络
为了应对稳定币的挑战,文章提出了几项具体的监管建议:
实时储备验证和审计框架:建议建立由第三方监督的框架,以确保各司法管辖区的标准一致性。
监管嵌入代码:文章提出将监管约束直接嵌入到智能合约代码中,以确保自动化合规。
共享基础设施:文章认为,未来的协调可能需要建立类似银行或贸易合规的跨境框架,以实现信息共享和共同标准。
挑战与展望:兼顾国内与国际风险
在讨论国际协调的同时,文章也提到了国内面临的挑战。
国内风险:文章对针对缺乏经验的加密货币新用户的骗局表示担忧,并敦促有关部门将数字金融知识纳入国家金融素养教育计划。
国际风险:文章指出,在全球稳定币供应量可能从数千亿增长至数万亿美元的背景下,如果缺乏协调一致的规则和共享基础设施,监管机构将面临持续的盲点。目前已有多个国家启动了监管试点,但缺乏追踪跨境稳定币流动的统一机制。
文章强调,只有通过共同监管和系统层面的协调,稳定币才能在支持创新和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发展。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据财新 9 月 11 日独家报道,互联网巨头和央国企、国有金融机构在港的分支机构从事稳定币、加密货币业务,或将受到约束。国内各大互联网企业或将逐步退出加密货币相关业务,多家央企和中资银行在港机构也可能缺席正在进行中的香港稳定币牌照申请。香港《稳定币条例》于 2025 年 8 月 1 日生效,香港首批稳定币发行人牌照于 8 月 1 日至 9 月 30 日开放申请。
结语
这篇文章的发表,标志着中国官方媒体在稳定币议题上采取了更为积极和开放的姿态。它不再局限于国内的禁令,而是将讨论提升到了全球协调的层面,并提出了具体的技术和制度性建议。这表明中国正在寻求在全球数字金融治理中发挥更具建设性的作用,其立场从单纯的风险规避,转向了在可控框架下探索创新。这种态度的转变,对于全球稳定币监管格局的未来发展,无疑具有重要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