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狂歡:联准会降息點燃風險資產全線飆升,理性重估還是又一個泡沫?

據彭博社報道,過去一周,联准会的降息行動爲華爾街的漲行情添薪加火,推動九月成爲自 2021 年以來最廣泛的跨資產漲月。從高收益債券和無利可圖科技股到全球股市,風險資產全線飆升,恐慌情緒退卻,貪婪被釋放。盡管降息的初衷是爲了緩解疲軟的勞動力市場,但其廉價資金的誘惑卻壓過了背後的擔憂。市場辯論的焦點是:這究竟是對一個“穩健”經濟和新人工智能週期的理性重估,還是又一個由央行寬松政策驅動的泡沫的序幕?

降息點燃全線飆升,市場重現 2021 年盛況

联准会的降息行動爲華爾街的漲行情注入了新鮮動力,推動九月成爲自 2021 年狂熱以來最廣泛的跨資產漲月。曾經可能引發謹慎的降息舉措,如今卻點燃了風險資產的熱情,包括高收益債券和無利可圖科技公司的股票都在漲。全球股市創下新高,而信用利差收緊至 1998 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在S&P 500 指數連續三周漲且今年累計漲幅達 13% 的背景下,這種樂觀情緒隨處可見。無利可圖的科技股在五天內跳漲 9%,羅素 2000 指數連續第七周漲,而高收益債券則創下史上最長的漲週期。總而言之,股票、債券和大宗商品連續第二個月罕見地同步漲,這是自 2021 年“居家投資狂潮”以來未曾見過的壯舉。

樂觀派論點:一個“完美”的宏觀敘事

華爾街將其稱爲“大韌性交易”(The Great Resilience Trade),並堅稱其邏輯比過去的狂熱更爲堅實。在 20 世紀 90 年代,市場漲的理由是互聯網生產力;在 2021 年,則是零利率和散戶投資者的崛起。而現在,其核心敘事是:一個堅不可摧的消費者、一個真實的人工智能繁榮以及一個遠離貿易戰邊緣的白宮。

Manulife John Hancock Investments 聯席首席投資策略師 Matt Miskin 表示:“當經濟增長足夠好,而联准会又打算降息時,股市正達到最接近涅槃的狀態。市場對一個遠非完美的世界進行了完美定價,但本週的走勢給了風險市場他們想要的一切。”

F.L. Putnam Investment Management 首席市場策略師 Ellen Hazen 也認同這一觀點,她的公司近期提高了股票持倉。她表示:“最終可能出現人工智能支出過多的情況。但就目前而言,這些大額支出者可以從自由現金流中獲得資金。這波漲勢後勁十足。當我們看到明年的盈利加速時,這真的很吸引人。”

謹慎派警告:泡沫擔憂與市場分歧

市場的這種信心可能會持續,直到通脹變得更難緩解,或者直到联准会未來的降息幅度低於交易員的預期。無論如何,這次漲的故事不僅僅是資產共同漲,更是華爾街說服自己沒有過度樂觀這回事——至少目前還沒有。Solus Alternative Asset Management 首席經濟學家兼策略師 Dan Greenhaus 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簡單地說,牛市中的每一個新高都應該買入,除了最後一個。而作爲投資者,你需要知道的是爲什麼那是最後一個。目前,我們沒有任何跡象表明這種情況正在發生。”

然而,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 Corp.)的策略師們認爲,對泡沫的擔憂可能還爲時過早。Nitin Saksena 領導的一項研究將今天的納斯達克 100 指數漲勢與 20 世紀 90 年代末的科技狂熱進行了比較,發現從價格漲幅和波動性等指標來看,市場遠未達到狂熱的極端。

而在市場歡騰的表面之下,謹慎的跡象依然可見。iShares Russell 2000 ETF 的賣空頭寸已攀升至近兩年來的高點。看跌的槓杆 ETF 正在獲得新的資金流入,而與黃金和現金掛鉤的所謂“避險”工具也連續四周吸引資金。Wellington Management 投資組合經理 Brij Khurana 保持懷疑態度:“市場將會失望——联准会不會像市場預期那樣大幅降息。信貸市場也沒有太多價值。我們的持倉比一段時間以來更具防御性。”

結語

本輪由联准会降息點燃的跨資產狂歡,其核心是市場對經濟韌性、人工智能繁榮以及央行支持的堅定信念。盡管主要市場指標已逼近歷史高點,但華爾街的主流觀點仍傾向於將此視爲基本面驅動的理性重估,而非泡沫。然而,那些隱藏在市場表面之下的分歧與謹慎信號,提醒着我們這場盛宴並非沒有風險。在“別與联准会作對”的投資信條指引下,市場正在測試其信心的極限。未來的走向,將取決於經濟數據,特別是通脹和就業的演變,是否會最終證明樂觀派的宏大敘事是正確的,抑或是爲謹慎派預言的“最後一個高點”敲響警鍾。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