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投真相大解析:88% 代幣「活不過」3 個月,成功背後的關鍵原因?

歷次大規模代幣分發證明,真正的價值並非代幣本身,而是它所能撬動的用戶行為。本文源自 Sara Gherghelas 所著文章,由比推 BitpushNews 整理、編譯及撰稿。 (前情提要:空投獵人名單:今年十大「值得深耕」的潛力協議 ) (背景補充:刷了 3 個月只領十美元:美好的空投黃金時代已逝 ) 儘管空投對用戶增長和關注度的影響已改變了 Web3 生態系統,但它們是否能創造持久的生態系統,還是僅僅引發了短暫的投機活動,仍是人們關注的焦點。 空投是 Web3 中最強大的增長工具之一,能夠在短短幾天內產生巨大的關注並吸引數百萬用戶加入。在過去兩年中,去中心化金融(DeFi)、非同質化代幣(NFT)和區塊鏈遊戲等領域的專案已分發了價值數十億美元的代幣,以獎勵早期採用者和吸引新參與者。 然而,真正的問題在於:這些分發是否創造了持久的生態系統,或者僅僅是短暫的投機活動?儘管空投持續推動著用戶增長和交易量的驚人飆升,但它們對留存率、參與度和代幣價值的長期影響卻遠不那麼確定。 本報告分析了 DeFi、NFT 和遊戲領域高價值空投的成果,重點關注它們如何影響用戶行為、代幣表現和鏈上活動。 關鍵要點 (Key Takeaways) * 自 2017 年以來,專案已分發了超過 200 億美元的空投代幣,僅 2023 年就有 45 億美元,這使空投成為 Web3 最強大、但也最昂貴的增長策略之一。 * 88% 的空投代幣在三個月內會失去價值,凸顯了短期炒作與長期可持續性之間的差距。 * 空投能可靠地產生大規模的活動高峰:Arbitrum 推出時日交易量達到 250 萬筆,Blur 在一夜之間佔據了 70% 以上的 NFT 交易量。 * 留存率仍是薄弱環節:平均而言,活動量在數週內就會回落到比空投前高出約 20% 至 40% 的水平,大多數領取者選擇套現離場。 1. 什麼是空投?它們如何塑造 Web3 增長? 在 Web3 生態系統中,空投指的是向一組錢包分發免費代幣的行為,通常是為了獎勵過去的活動或激勵未來的參與。與要求用戶購買代幣的 ICO(首次代幣發行)不同,空投將代幣直接置於用戶手中。其基本邏輯很簡單:通過放棄所有權,專案可以引導社群、分散治理權,並為其代幣創造即時流動性。 空投有不同的形式: * 追溯性空投(Retroactive Airdrops): 獎勵過去與協議互動過的用戶(例如 2020 年的 Uniswap、2023 年的 Arbitrum)。 * 激勵性空投(Incentive Airdrops): 鼓勵持續的行為,例如交易、質押或推薦(例如 Blur 的積分系統)。 * 社群空投(Community Airdrops): 獎勵 NFT 持有者、開發者或社交社群成員(例如 Solana 上的 BONK)。 * 自 2017 年以來,空投已從一種奇特的新聞傳播方式演變成 Web3 中最有效的行銷策略之一。專案不再為廣告付費,而是分發所有權。 他們的想法是:感覺自己像利益相關者的用戶更有可能嘗試產品、口耳相傳並保持忠誠。 空投歷史上的關鍵里程碑: * 2017–2018 年,第一次浪潮: 在 ICO 時代首次出現。許多專案利用空投廉價地擴大 Telegram 群組和錢包地址。影響大多是投機性的,很少有用戶在領取後繼續參與。 * 2020 年,UNI 黃金標準: Uniswap 的 $UNI 空投樹立了黃金標準。通過向每位歷史用戶分發 400 枚 UNI(當時價值約 $1,200,峰值超過 $12,000),Uniswap 將早期採用者變成了布道者。它也確立了追溯性空投是獎勵「真正信徒」的公平方式。 * 2021–2022 年,空投策略手冊時代: 空投成為策略手冊的一部分:dYdX、ENS、LooksRare 等利用它們來吸引交易者、域名服務用戶或 NFT 收藏者。一些專案成功了,另一些則被「農夫」淹沒。 * 2023–2025 年,超級空投時代: Arbitrum ($19.7 億)、Blur ($8.18 億) 和 Worldcoin (持續向 1000 萬以上用戶空投) 展示了大規模分發如何一夜之間改變整個生態系統。 儘管精確的追蹤存在難度,但估計顯示: * 自 2017 年以來,DeFi、NFT、遊戲和基礎設施領域發生了數百次空投。 * 通過空投分發的總價值超過 200 億美元,僅 2023 年就有 45 億美元(包括 Arbitrum、Blur、Celestia 等)。 * 主要的空投通常針對 10 萬至 100 萬個地址,而像 Worldcoin 這樣的全球性活動目標是數千萬用戶。 * 研究表明,約 88% 的空投代幣在推出後的 3 個月內會失去價值,這突出表明空投雖然作為行銷活動是成功的,但很少能確保代幣的長期強度。 為什麼空投能作為行銷手段奏效? * 低門檻: 用戶領取免費代幣 → 嘗試產品。 * 口碑效應: 大型空投會成為頭條新聞(「免費資金」),產生病毒式傳播。 * 去中心化: 代幣傳播了所有權,賦予用戶治理權,並(至少在理論上)使他們與專案的未來保持一致。 * 競爭壓力: 空投可以迅速轉移市場份額(例如 Blur 對抗 OpenSea)。 然而,它們也伴隨著挑戰:空投羊毛黨(Airdrop Farming)、立即拋售和留存困境。不過,截至 2025 年,空投仍然是 dapp 行業中最有效、儘管不完美,的行銷武器之一。 2. DeFi 與 Layer-2 空投:是促進用戶增長,還是餵養「羊毛黨」? DeFi 領域一直是空投現象的核心。從去中心化交易所到 Layer-2 擴容網路,各類協議通過代幣分發來獎勵早期用戶、分散治理權,並最重要的:吸引新用戶。事實上,Web3 歷史上規模最大、討論度最高的空投案例,多數源自 DeFi 和網路擴容解決方案。 L2 網路空投 最著名的案例是 Arbitrum 在 2023 年 3 月的空投。通過向超過 60 萬個地址分發 11.6 億枚 ...

ARB1.03%
BLUR1.95%
UNI0.9%
BONK1.47%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