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廣場用戶們,廣場使用界面全新升級啦!煥新體驗分享活動火熱進行中!
🎁 我們將精選 10 位幸運分享用戶,每人獎勵 $10 合約體驗券!
參與方式:
1⃣️ 關注 Gate廣場_Official;
2⃣️ 帶上 #我的广场升级体验 標籤發帖,分享你的使用感受,比如界面風格體驗、細節功能變化、你最喜歡的新功能,或優化建議等;
3⃣️ 帖子內容需至少 30 字,並且只帶本活動標籤;
廣場界面煥新介紹文章:https://gate.com/post?post_id=14774358&tim=ARAbClhcBQNwWRIVGAoGBB5QX1sO0O0O&ref=BFlBUFwL&ref_type=105
活動截止時間:2025/10/26 18:00(UTC+8)
你的體驗是我們持續優化的動力!趕快參與和大家分享吧!
聯準會、加密貨幣銀行和解!Operation Chokepoint 2.0 劃上句點
聯準會考慮推出新型「支付帳戶」,使金融科技和加密貨幣銀行更容易參與央行支付系統,標誌著加密產業銀行准入挑戰的結束。聯準會宣布,「精簡」主帳戶將向合法有資格開設帳戶,且透過第三方銀行支付的機構開放。業內觀察人士對此表示歡迎,認為這是「Operation Chokepoint 2.0」終結的標誌。
精簡支付帳戶的運作機制與開放條件
(來源:Youtube)
10 月 21 日,聯準會理事 Christopher J. Waller 在支付創新會議上發表講話時表示:「我相信我們能夠而且應該做更多的事情來支持那些積極改變支付體系的人。」他補充道,已要求聯準會工作人員探討「支付帳戶」的想法。
新推出的「支付帳戶」將尋求向尋求利用聯準會支付服務的金融科技公司授予全面存取權限,這些服務目前僅透過聯準會的「主帳戶」為大型銀行和金融機構保留。所有合法有資格開設帳戶且目前透過第三方銀行進行支付服務的機構均可使用支付帳戶。
Waller 表示,「精簡」主帳戶將提供聯準會支付管道,同時「控制聯準會和支付系統的各種風險」。這種雙軌設計顯示聯準會在開放准入與風險管理之間尋求平衡。傳統的主帳戶要求嚴格,涉及資本充足率、流動性管理和監管合規等多方面審查,這使得許多加密貨幣銀行和金融科技公司難以獲得批准。
精簡支付帳戶的核心邏輯在於功能分離。它不提供完整的銀行服務,而是專注於支付結算功能。這種設計降低了聯準會的風險暴露,因為這些帳戶不涉及存款保險、貸款發放或複雜的金融衍生品交易。對於加密貨幣銀行而言,這正是它們最需要的功能:能夠直接參與聯準會的支付系統,進行法幣與加密貨幣之間的即時結算。
精簡支付帳戶對加密貨幣銀行的三大優勢:
降低中介成本:無需透過第三方銀行轉接,直接存取聯準會支付系統,降低手續費和結算延遲
提升合規性:聯準會帳戶本身就是合規性的背書,有助於加密貨幣銀行獲得更廣泛的商業夥伴信任
增強穩定性:擺脫對單一或少數商業銀行的依賴,避免因合作銀行政策變動而突然失去銀行服務
雖然這個想法仍處於實驗階段,但它標誌著金融科技和加密支付公司在傳統金融體系中的整合力度不斷增加。Waller 的表態顯示聯準會高層已經認識到,將創新支付公司排除在央行系統之外,不僅不公平,也可能阻礙美國支付系統的現代化進程。
Operation Chokepoint 2.0 的終結與產業反應
產業觀察家認為,這個消息對加密產業來說是一個積極的發展,因為許多公司過去都面臨去銀行化的挑戰。在美國前總統喬·拜登執政期間,至少 30 名金融科技和加密貨幣創始人被拒絕銀行訪問,一些內部人士稱這是一場精心策劃的行動,被稱為「Operation Chokepoint 2.0」。
Custodia Bank 創始人兼首席執行長 Caitlin Long 在週二的 X 帖子中寫道:「感謝 Waller 州長意識到聯準會在阻止僅限支付的銀行進入聯準會主帳戶方面犯下的嚴重錯誤,並重新開放了聯準會制定的訪問規則以阻止 Custodia Bank 進入。」她補充道:「聯準會告訴法庭,這類公司本質上不安全且不健全,會危及金融穩定。謝謝你承認這不是真的——這從來都不是真的!」
Custodia Bank 的案例是加密貨幣銀行准入危機的典型代表。該銀行於 2020 年申請聯準會主帳戶,但申請在 2023 年被拒絕,理由是「安全與穩健性問題」。然而,Custodia Bank 當時擁有充足的資本、嚴格的合規流程和透明的商業模式,這使得業界普遍認為拒絕是出於政治而非技術原因。
2023 年,加密貨幣友善銀行的倒閉引發了「Operation Chokepoint 2.0」的首次指控。包括創投 Nic Carter 在內的批評人士將此描述為政府向銀行施壓,迫使其切斷與加密貨幣公司關係的舉措。Silvergate Bank、Signature Bank 和 Silicon Valley Bank 的相繼倒閉或退出加密業務,使得整個產業幾乎失去了銀行合作夥伴。
這種去銀行化不僅影響了加密貨幣交易所和錢包服務商,也波及到合法的區塊鏈技術公司、NFT 平台和 DeFi 協議開發者。許多公司被迫轉向海外銀行或使用複雜的中介結構來維持法幣通道,這大幅增加了營運成本和合規風險。
聯準會推出精簡支付帳戶的決定,顯示政策制定者已經認識到過度限制的負面影響。在川普政府推動加密貨幣友善政策的背景下,聯準會的這一轉變也符合更廣泛的監管方向調整。這不僅是對加密貨幣銀行的開放,更是對創新支付技術的認可。
聯準會擁抱區塊鏈、代幣化與智能合約
在宣布「精簡」主帳戶的想法之前,聯準會就一直在嘗試使用區塊鏈技術進行支付。Waller 表示,央行一直在探索區塊鏈和人工智慧在支付相關用例中的應用,並補充說:「我們也在展望未來,對代幣化、智能合約以及人工智慧和支付的交叉領域進行實際研究,以便在我們自己的支付系統中使用。」
Waller 補充道:「我們這樣做是為了了解支付系統內部的創新,並評估這些技術是否可以提供升級我們自己的支付基礎設施的機會。」這種「親力親為」的態度標誌著聯準會從旁觀者轉變為參與者,不再僅僅監管區塊鏈創新,而是積極探索其在央行系統中的應用。
代幣化是聯準會研究的重點領域之一。將傳統資產(如債券、股票或商品)代幣化並在區塊鏈上交易,可以大幅降低結算時間和中介成本。若聯準會的支付系統能夠原生支援代幣化資產的結算,將為整個金融市場帶來革命性變化。
智能合約的應用則更加廣泛。透過預先編程的自動執行合約,支付可以與特定條件綁定,例如「貨物送達後自動付款」或「利息到期自動分配」。這種可編程貨幣的概念,將支付從簡單的價值轉移升級為複雜的商業邏輯執行工具。
人工智慧與支付的交叉則涉及欺詐檢測、流動性管理和個性化金融服務。AI 可以即時分析交易模式,識別異常行為並自動觸發風險控制措施。對於處理海量交易的聯準會支付系統而言,AI 的引入將大幅提升效率和安全性。
聯準會技術探索對加密貨幣銀行的意義:
技術標準化:聯準會採用區塊鏈技術將推動行業標準形成,降低互通性障礙
合規路徑明確:央行實際使用智能合約和代幣化,將為加密貨幣銀行提供明確的合規參考
生態系統融合:傳統金融與加密金融的技術基礎趨同,降低兩者之間的隔閡
這種技術擁抱態度與精簡支付帳戶的推出相輔相成。聯準會不再將加密貨幣銀行視為威脅或異類,而是視為支付創新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種認知轉變,為雙方的長期合作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