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拒推全面加密监管?担忧系统性金融风险,稳定币或成最大变数

印度最新政府文件显示,该国倾向不制定全面的加密货币监管框架,而是维持现有的有限监管模式。核心原因在于,当局担心数位资产一旦被纳入主流金融体系,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这一立场首次被正式披露,对国内外投资者与印度快速增长的数位支付生态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监管两难:合法化与失控之间

文件指出,若对加密货币制定详细法规,将无意间赋予其「合法地位」,吸引更多资本流入,最终可能威胁金融稳定。

相反,全面禁止虽能遏制高风险投机,但对 P2P 交易和去中心化交易所(DEX)几乎无法有效打击。

因此,印度选择中间路线:

1、维持有限监管清晰度

2、透过高额税收抑制投机

3、依现行法律惩治诈欺与非法活动

目前,印度居民加密资产投资总额约 45 亿美元,尚未对金融稳定构成重大威胁。

稳定币冲击:UPI 系统的潜在挑战

美国 7 月签署的 《GENIUS 法案》 为美元挂钩稳定币制定联邦规则,成为印度审慎评估的重要外部因素。

文件警告:

1、全球流通的稳定币多与美元挂钩

2、广泛使用可能削弱印度 统一支付介面(UPI) 的主导地位

3、市场冲击或流动性紧缩下,稳定币仍可能出现价格波动

这意味着,稳定币不仅是加密市场的支付工具,也可能成为国家支付体系的「分流者」。

全球分歧下的印度路径

印度的审慎立场是在全球监管分歧背景下形成的:

美国:正推进监管框架

日本、澳洲:制定监管规则但保持谨慎

印度:2021 年曾计划禁止私人加密货币 → 2023 年 G20 主席国呼吁全球监管 → 2024 年推迟发布政策文件,等待美国政策落地后再评估

目前,国际加密交易所可在印度本地注册并接受反洗钱(AML)审查后营运,但仍受高税率与严格合规要求限制。

未来展望:观望与调整

文件显示,印度短期内将延续现状,重点观察:

1、国际稳定币监管体系的成形

2、美国政策对全球资本流向的影响

3、本国支付与金融稳定的潜在冲击

在全球加密监管仍未统一的情况下,印度的策略是「观望 + 防风险」,既不全面拥抱,也不彻底封杀。

结语

印度拒推全面加密监管,反映出新兴经济体在数位资产浪潮下的微妙平衡:既要防范系统性风险,又不愿完全错失技术与资本机遇。未来,稳定币的国际化与美国监管动向,或将成为印度调整政策的最大变数。

查看原文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评论
0/400
暂无评论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