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秋送福,大奖转不停!Gate 广场第 1️⃣ 3️⃣ 期秋季成长值抽奖大狂欢开启!
总奖池超 $15,000+,iPhone 17 Pro Max、Gate 精美周边、大额合约体验券等你来抽!
立即抽奖 👉 https://www.gate.com/activities/pointprize/?now_period=13&refUid=13129053
💡 如何攒成长值,解锁更多抽奖机会?
1️⃣ 进入【广场】,点头像旁标识进入【社区中心】
2️⃣ 完成发帖、评论、点赞、社群发言等日常任务,成长值拿不停
100% 必中,手气再差也不亏,手气爆棚就能抱走大奖,赶紧试试手气!
详情: 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7381
#成长值抽奖赢iPhone17和精美周边# #BONK# #BTC# #ETH# #GT#
香港稳定币牌照进入「关闸」最后读秒!京东、蚂蚁竞赛迎终局
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稳定币发行人牌照申请即将于 9 月 30 日 24:00 正式截止,77 份申请进入最后「读秒」阶段。据接近审批组的多位人士透露,首轮牌照「极大概率」仅发放 3 张,且「材料补件窗口已一次性关闭,不再接受任何更新」。这场历时 13 个月的立法拉锯、7 个月沙盒冲刺、4 轮监管质询的「合规马拉松」即将迎来终局。
监管关闸背后的「暗流涌动」
申请截止并不意味着牌照立即发放。金管局内部时间表显示,10 月 1 日起将进入「静默评审期」,最快 11 月 15 日行政会议批覆,2026 年 1 月 2 日刊登宪报正式生效。
「这不仅是一场技术竞赛,更是一场合规与创新的平衡术,」一位参与申请的金融科技公司高管表示。「金管局的标准远超市场预期,尤其在储备透明度和技术安全性方面。」
· 「3+2」候补机制确保市场稳定
据知情人士透露,除首批 3 张正式牌照外,金管局将同步锁定 2 家候补机构。一旦正式持牌人触发 2500 万港元资本金不足或储备缺口达到或超过 2%,候补机构可在 30 日内「顶班」入场,确保市场稳定运行。
「这种候补机制在全球稳定币监管中属首创,」一位监管专家解释道。「它既保证了市场的稳定性,又为监管机构提供了灵活应对的空间。」
· 突击检查已悄然展开
本周起,金管局、证监会、警务处商业罪案调查科已组成联合小组,对 10 家「第一梯队」机构进行「No-Knock」现场抽查。检查重点包括:
· 冷钱包私钥托管机制
· HSM(硬件安全模块)物理隔离措施
· 链下法币账户与链上代币的匹配度
「这些突击检查是最后一道筛选关卡,」一位接近监管机构的人士表示。「任何在实际操作层面的漏洞都可能导致申请被否决,无论前期准备多么充分。」
发钞行之间的「内卷」升级
香港三大发钞行在稳定币牌照竞争中展开激烈角逐,各自采取不同策略争取监管青睐。
1、中银香港:押注大湾区跨境结算
中银香港于 9 月 27 日最后时刻增补「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结算」技术白皮书,提出以港元稳定币 HKDCNH 直接对接数字人民币(e-CNY)子钱包,实现「离岸港元—在岸人民币」秒级兑换。
「这一方案被监管视为『人民币国际化压力测试』而获得加分,」一位了解情况的金融科技专家表示。「它不仅解决了技术问题,更契合了香港作为离岸人民币中心的战略定位。」
2、渣打联合体:技术与用户双领先
渣打银行、香港电讯与 Animoca 组成的「Anchorpoint」联合体已完成 200 万钱包用户 KYC 预注册,储备金托管于渣打香港 QDAP 信托账户。该联合体承诺每日将链上 PoR(储备证明)哈希值同步至金管局 API 接口,在技术实现方面领先竞争对手。
「渣打联合体的优势在于整合了银行、电信和 Web3 三方资源,」一位区块链分析师指出。「这种跨界合作模式为稳定币的大规模应用提供了更完整的基础设施支持。」
3、汇丰:意外「掉队」
作为三大发钞行之一,汇丰银行在此次竞争中却罕见地「掉队」。据悉,其 8 月提交的赎回智能合约被审计机构发现存在「重入攻击」中危漏洞,需要重新部署,已错失首轮窗口。
「这一技术漏洞对汇丰的申请造成了致命打击,」一位区块链安全专家解释道。「在稳定币领域,安全性是绝对的底线,任何漏洞都可能导致巨额资金损失。」
科技巨头的「场景突围」战略
面对传统金融机构的强势竞争,科技巨头纷纷采取「场景突围」策略,利用自身生态优势打造差异化竞争力。
1、京东币链科技:电商场景先行
京东币链科技将港澳版「京东全球售」升级为「稳定币结算专区」,用户可使用 JD-HKD 购买 3C 产品,平台还提供 1% 汇率折扣补贴。同时,该公司与天星银行完成储备金每日自动对账系统,将链上 PoR 验证时间压缩至 8 秒。
「电商场景是稳定币最直接的应用领域之一,」一位电子商务专家表示。「京东的策略是用实际场景证明稳定币的价值,这比纯技术竞争更具说服力。」
2、蚂蚁国际:曲线入局瞄准东南亚
蚂蚁国际虽未直接递表,但通过战略投资持牌信托机构「众安银行」曲线入局。该公司计划推出面向东南亚外卖骑手的「日结工资稳定币」,首批试点 10 万菲律宾用户。
「蚂蚁的策略更具全球视野,」一位支付系统专家分析道。「他们看中的不仅是香港本地市场,而是以香港为跳板,打造覆盖东南亚的跨境支付网络。」
Web3 原生企业的「技术豪赌」
相比传统金融机构和科技巨头,Web3 原生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展现出更大胆的尝试。
1、圆币创新科技:零知识证明领先
圆币创新科技(HKDR)凭借零知识证明(ZKP)储备金证明系统获得监管技术加分。其「动态储备池」可实时将 110% 超额抵押的港元国债 ETF 拆箱为 1:1 稳定币,已被中东支付巨头 Lulu Exchange 预采购 5 亿港元额度。
「零知识证明技术为储备透明性提供了数学保证,」一位加密经济学家解释道。「这种技术创新不仅满足了监管要求,还为稳定币的信任机制带来了质的飞跃。」
全球涟漪:香港标准输出全球
香港稳定币监管框架的影响已远超本地市场,正在重塑全球数字货币格局。
· 美元稳定币面临「香港合规税」
USDT/USDC 等美元稳定币若要在香港合法展业,需将 100% 储备迁入本地持牌银行并接受月度审计。Tether 首席执行官 Paolo Ardoino 在 TOKEN2049 表示「正评估分拆香港合规子公司」,暗示可能出现「HK-Tether」双轨架构。
「这是一场全球稳定币标准的重新定义,」一位数字资产监管专家指出。「香港正在用实际行动证明,稳定币可以既创新又合规,既保持灵活性又确保安全性。」
· 欧盟 MiCA 法案借鉴香港经验
欧盟 MiCA 法案起草组 9 月 26 日最新修正案直接引用香港「储备资产独立托管+每日链上披露」条款,市场评论称「港元标准」正在输出全球。
· 数字人民币与港元稳定币互操作性研究
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副所长狄刚本周在港透露,正在研究「数字人民币与合规港元稳定币」的跨链互操作协议,被市场解读为离岸人民币稳定币「开绿灯」前奏。
「这一研究方向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一位央行数字货币专家表示。「它不仅涉及技术互通,更关乎人民币国际化的数字化路径。」
投资者提示与数码港发展
金管局再次重申,9 月 30 日后任何「未获牌照」机构若在香港公开推广稳定币,即属犯罪,个人最高罚款 50 万港元及监禁 2 年;公司罚款最高 500 万港元。
同时,香港数码港首席企业发展官朱美恩透露,香港数码港入驻企业中内地项目已超过三成,目前已与北京中关村、上海临港、深圳前海等地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把 AI、大数据、区块链等高科技领域的优质项目带到香港。
此外,香港金管局助理总裁(外事)许怀志披露,香港特区政府透过「政府可持续债券计划」与「基础建设债券计划」自 2019 年起已发行总值约 3860 亿港元的人民币、港元、欧元和美元债券。2023 年 2 月及 2024 年 2 月成功发行两批代币化绿色债券,规模分别为 1 亿美元和 7.5 亿美元。第三批代币化债券将不只是资产端代币化,也考虑落实资金端的代币化,有可能接入 CBDC 认购。
结语:香港的数字金融新篇章
当倒计时进入最后 48 小时,香港不仅在选择 3 张牌照的主人,更在定义下一代数字货币的竞争规则——是继续容忍离岸匿名,还是拥抱「100% 储备+链上透明」的新范式?香港的选择将影响全球数字金融的发展方向,答案即将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