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te 广场「创作者认证激励计划」开启:入驻广场,瓜分每月 $10,000 创作奖励!
无论你是广场内容达人,还是来自其他平台的优质创作者,只要积极创作,就有机会赢取豪华代币奖池、Gate 精美周边、流量曝光等超 $10,000+ 丰厚奖励!
参与资格:
满足以下任一条件即可报名👇
1️⃣ 其他平台已认证创作者
2️⃣ 单一平台粉丝 ≥ 1000(不可多平台叠加)
3️⃣ Gate 广场内符合粉丝与互动条件的认证创作者
立即填写表单报名 👉 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7159
✍️ 丰厚创作奖励等你拿:
🎁 奖励一:新入驻创作者专属 $5,000 奖池
成功入驻即可获认证徽章。
首月发首帖(≥ 50 字或图文帖)即可得 $50 仓位体验券(限前100名)。
🎁 奖励二:专属创作者月度奖池 $1,500 USDT
每月发 ≥ 30 篇原创优质内容,根据发帖量、活跃天数、互动量、内容质量综合评分瓜分奖励。
🎁 奖励三:连续活跃创作福利
连续 3 个月活跃(每月 ≥ 30 篇内容)可获 Gate 精美周边礼包!
🎁 奖励四:专属推广名额
认证创作者每月可优先获得 1 次官方项目合作推广机会。
🎁 奖励五:Gate 广场四千万级流量曝光
【推荐关注】资源位、“优质认证创作者榜”展示、每周精选内容推荐及额外精选帖激励,多重曝光助你轻
摩根大通杠杆债券引爆抵制潮!微策略支持者指控「操纵」市场
微策略(MSTR)支持者批评摩根大通提出的比特币支援票据,指责该银行散布对微策略和其他加密货币财务公司的恐惧、不确定性和怀疑。摩根大通的票据是一种与比特币价格挂钩的杠杆投资产品,追踪比特币价格但会放大收益,使持有者在 2028 年 12 月之前获得 1.5 倍的收益(或损失)。
摩根大通推出 1.5 倍杠杆比特币债券
(来源:摩根大通)
摩根大通的票据是一种与比特币价格挂钩的杠杆投资产品。该产品追踪比特币价格,但会放大收益,使持有者在 2028 年 12 月之前获得 1.5 倍的收益(或损失)。根据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文件,该票据计划于 2025 年 12 月发行。这种产品设计与微策略的商业模式存在直接竞争关系。
微策略的核心策略是透过发行债券和股票募集资金购买比特币,为投资者提供对比特币价格的杠杆曝险。摩根大通的 1.5 倍杠杆票据,本质上是一种更标准化、更低杠杆的比特币投资工具。对于不想承担微策略高波动性的投资者而言,摩根大通的产品可能更具吸引力。
此举招致比特币社群的强烈批评,许多人表示,摩根大通现在直接成为比特币资金管理公司的竞争对手,并且有动机边缘化像微策略这样的公司,以推广其自身的结构化金融产品。「Saylor 为规模达 300 兆美元的债券市场和 145 兆美元的固定收益市场打开了大门。现在,摩根大通正在推出比特币支持的债券来与之竞争,」一位比特币爱好者在 X 论坛上表示,并补充道,「那些攻击 MSTR 的机构正在效仿这一策略。」
这种指控的逻辑链条是:摩根大通一方面透过研究报告质疑微策略的商业模式可持续性,散播对该公司的负面情绪;另一方面推出直接竞争的比特币杠杆产品,试图抢占微策略开创的市场份额。这种「一边唱衰竞争对手,一边推出竞品」的做法,被比特币社群视为不道德的商业竞争手段。
比特币倡导者指控摩根大通触发抛售压力
比特币倡导者西蒙·迪克森也指出,摩根大通即将推出的产品旨在「触发比特币抵押贷款的追加保证金要求」,并声称这将「迫使比特币国库公司在市场下跌时施加抛售压力」。这个指控揭示了更深层次的操纵担忧。
微策略等比特币财务公司通常使用比特币作为抵押品来获取贷款或发行债券。当比特币价格下跌时,抵押品价值下降,可能触发追加保证金要求,迫使公司补充抵押品或部分出售比特币。如果摩根大通的杠杆产品设计能够放大比特币价格波动,或是透过大规模交易影响市场情绪,确实可能间接对微策略等公司造成流动性压力。
这种指控虽然缺乏直接证据,但在逻辑上有一定合理性。摩根大通作为全球最大的投资银行之一,其产品设计和市场操作能力远超一般机构。若该行真的有意打压比特币财务公司,透过杠杆产品放大市场波动、配合负面研究报告影响投资者情绪,在技术上并非不可能。然而,这种指控需要更多实证支持才能成立。
在 X 伺服器上,加密货币爱好者和微策略支持者现在呼吁抵制摩根大通,鼓励其他比特币持有者关闭在这家金融服务巨头的帐户,并出售他们可能持有的任何该公司股票。这种草根式的抵制运动虽然影响力有限,但显示了比特币社群对传统金融机构进入这个领域的警惕和抵触情绪。
比特币社群对摩根大通的三大指控
恶意竞争:一边发布负面研究报告打压微策略,一边推出竞品抢占市场
操纵市场:透过杠杆产品放大波动,触发比特币财务公司的追加保证金要求
双重标准:过去批评比特币和微策略,现在自己推出比特币产品赚钱
MSCI 规则变更提案引发更大冲突
针对摩根大通的强烈反对始于 MSCI(前身为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公司),该公司管理股票指数并制定指数纳入标准,该公司提议改变政策,将财务公司排除在其产品之外。这项拟议的调整将于 1 月生效,它将禁止资产 50% 或以上为加密货币的加密货币财务公司纳入该指数。
摩根大通在 11 月的一份研究报告中分享了这项拟议的政策转变,这引起了比特币社群和微策略投资者的强烈批评。将加密货币国库公司排除在股票指数之外,会剥夺它们的被动资本流动,并可能迫使这些公司出售其加密货币持有量以获得纳入指数的资格,从而进一步压低资产价格。
这个规则变更的影响极为深远。微策略目前市值数百亿美元,若能纳入标普 500 或 MSCI 等主要指数,将自动获得来自指数基金和 ETF 的数十亿美元被动买盘。这种被动资本流动不仅能支撑股价,也能降低融资成本,为公司继续购买比特币提供更有利的条件。相反,若被明确排除在指数之外,微策略将失去这个重要的资本来源,股价可能面临结构性压力。
更令人怀疑的是时机的巧合。摩根大通几乎同时推出与微策略竞争的比特币杠杆产品,又透过研究报告推广可能排除微策略的 MSCI 规则变更。这种双管齐下的策略,让比特币社群相信这是一场有计划的打压行动。若 MSCI 规则生效且微策略被排除,投资者可能转向摩根大通的杠杆票据作为替代,这正是批评者所担心的「操纵游戏」。
传统金融巨头进入比特币市场的双面性
摩根大通进入比特币市场本身具有双面性。从积极角度看,全球最大投资银行推出比特币产品,代表了传统金融对比特币的认可,可能吸引更多保守的机构投资者进场。从消极角度看,传统金融巨头的进入可能改变市场权力结构,原本由比特币原生公司主导的市场,可能被华尔街巨头重新掌控。
比特币社群的担忧并非完全没有根据。历史上,传统金融机构进入新兴市场时,往往会利用其资本优势、监管影响力和市场操作能力来重塑游戏规则,使规则有利于自己而不利于早期开拓者。摩根大通若真的成功推动 MSCI 规则变更,并透过自己的产品替代微策略,这将是一个经典的「后来者居上」案例。
然而,也有分析师认为这种指控过于阴谋论。摩根大通推出比特币产品可能仅是顺应市场需求,而非刻意打压竞争对手。MSCI 规则变更也可能是基于指数方法论的技术考量,而非针对特定公司。在缺乏确凿证据的情况下,过早下结论可能并不公平。
无论真相如何,这场争议凸显了比特币从边缘资产走向主流金融时必然面临的冲突。当华尔街巨头开始认真对待比特币并推出竞品时,原有的市场格局必然被打破,而这个过程中的利益冲突和权力博弈,将持续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